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层次浅 职业院校与企业对接

各省高考 2025-01-05 10:17:49

企业文化论文2000字【浅议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积淀】

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会安排到对接企业进行实习。应该是一样的。在校三年,大四到企业实习,和企业合作办学分数要求低,和普通本科生一起上课,什么的没有区别,就是学费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近年来,各类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说开展得轰轰烈烈,形成了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血肉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打造职业院校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力地提升了职业院校的文化品位。但近些年职业院校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层次浅 职业院校与企业对接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层次浅 职业院校与企业对接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层次浅 职业院校与企业对接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层次浅 职业院校与企业对接


对照新要求,目前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方面尚有欠缺;二是校园文化活动还需提升档次和品位;三是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四是体现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的文化活动还需拓展。

二、三、抓住校企结合点,构建全新课程体系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由于职业学校创建较晚,校园文化建设往往脱离不了传统的普教痕迹,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的问题和不足削弱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力度,冲淡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和商业文化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历练下,却呈现出一种活力四射、特色鲜明的态势。因此,我认为职业院校要构建真正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实行“校企结合”,即职业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实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

三、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

1.吸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顾客至上的理念已为大多数企业奉行。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应注意吸纳国内企业甚至国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现阶段来看,主要应吸纳大多数企业所共同奉行的四个方面的理念:

(1)团队协作精神。当今已是一个非常重视合作的,现代企业更是如此。大部分工作都已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完成,发挥团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职业院校就应特别注意培养高职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全院师生员工中大力倡导团队合作意识,树立合作的校园文化氛围。

(2)以客户为中心。顾客至上已是大多数企业奉行的核心理念之一,职业院校也应全心全意地服务自己的“顾客”――学生、学生家长及企业和行业,树立以“顾客”的需要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处处事事为学生着想,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服务。

(4)激励与创新。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的职业院校更应有很浓的创新氛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职业院校应尽快赶上和超过企业。

2.学习研究企业文化

要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必须要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目前,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相对成熟,学校文化的研究略显滞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研究还刚刚起步。通过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邀请企业精英参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就像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离不开企业一样,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行业企业,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支持:要诚邀企业的管理精英、技术精英、营销精英等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第二要向企业精英发放调查问卷,征求企业精英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书面意见和想法;第三要成立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由职业院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会议。

4.注重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

校园文化这项系统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收集和吸纳来自院内师生员工和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对偏离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行为适时调整,对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行为予以强化。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尤其要注重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这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有专门的途径来获得企业各个部门就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对毕业生影响的评价。

5.全方位实施“校企结合”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学院)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1)以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与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提高专任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让教师进入企业,熟悉学生未来就职后的工作环境,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企业实践可以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2)保持学校师资结构的多元化和灵活性,将企业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更具有熟练作技能的师傅充实到教学岗位。聘请部分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与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担当技能训练的'教师,弥补学校技能训练师资的不足。加强教师教学规范和教学实施能力培训,专教师共同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论文]校企合作 高职课程改革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必须要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高职课程改革的动力来自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的教学团队是高职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开展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还要具备实践作技能和较强实践活动组织能力。要加强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优化师资结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双师型”队伍,促进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现代化教学水平。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始终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需求的适应能力。

1.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课程改革和建设就要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课程按工作任务设计,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重新设计课程结构,进行以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真实的项目、案例、职业规范和程序等进行教学改革。要在了解专业的市场需求以及职业需求上,对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优化设计学习内容,提出课程建设及教学标准建议,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并构建学习情境,制定高职课程标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和课程标准的建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和追求创新,使课程改革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

2.促进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高职教育课程要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多的课程教学是采用“理实一体”“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探索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方法——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的方法是根据“做”与“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以“做”为主,“做”是学的基础,也是教的基础。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做事,并把事情做成,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才能把事做到更好、更精。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做”是一件事情,是三者不分先后顺序、有机融合、边做边学边教边创新的一件事情。

3.改革高职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改革长期以来的课程评价以知识记忆为主体、终结性评价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重视及时反馈课程评价结果,以和改进教学,将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相结合,作技能与学习态度相结合,笔试、口试、作成绩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加符合高职课程教育的特点。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的重点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在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能力构成的结构性能力。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职业转换加速,企业的工种正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工作已经不是一种简单技能的表现,现代意义上的职业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包括了贯穿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交往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内容要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通过不断整合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体系。在这个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内涵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职教育的目标从面向岗位(群)扩展到面向职业生涯。因此,高职教育不仅是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还需要具有适应职业快速变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实现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态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难点。高职课程教育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与发展性的特点,课程教育要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关系,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发展学生职业认知的悟性、职业技能习得的协调性有机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高职院校要把课程改革与建设作为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加强对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审视和指导高职课程改革,推进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 一、企业文化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论文相关查阅: 范文 、 计算机 、 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

如何让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

学生眼界变得越来越开阔,很多孩子在家长的支持下脱离传统教育体系,寻找符合自己兴趣的教育方式和职业。所以专业性、针对性强的职业教育就变成一个越来越抢手的选项。

让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很简单,现在很多职业教育机构已经推出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进而提升办学特色,是目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实现职业院校内涵提升的重要内容。校企合作模式2.技能训练与岗位(群)需求相衔接,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产业学院和企业合作模式是什么样的呢?

在“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同时也为我们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提供了有力保障,进而为校企双方营造了“专业设置共议、课程体系共订、培养过程共管、师资队伍共派、实训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的良好氛围。企业实训基地的开辟,使办学成本大大降低。

同时水木创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为申请合作的高校提供统一的规划范本,规划中要将未来合作的专业门类、数量、人数规模等内容进行规划,还会针对产业学院的课程改造或开发制定相应的长期和目标。

规划中还可以针对师资派遣、课题研究、实习安排、内部培训资源共享等内容进行补充。

企业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特点才能进行此类的高校合作:

1.有一定的规模实力,并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及企业信誉。

2.其业务有一定的产业覆盖能力,涉及多个产业、行业、专业分布,并形成化发展基础。

3.重视企业人才战略,并有意愿向合作高校提什么是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业资源对接。

以上内容参考:

职业教育如何与企业接轨?

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好,是全球的电脑培训机构,总部设在,课程标准和企业标准,以就业为导向,听说清河,就业率,就业质量是非常高的,你可以了解什么

自2008年以来,我院先后与几家公司深化了友好合作办学关系,在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多个专业的“大订单培养”,组建了“舒朗服装班”、“家家悦储备店长班”,实现了“整班订单”合作培养的突破。“订单培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还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参加“订单班”学习的同学,在校期间接受了学校和企业有的专门培训,通过顶岗实习的锤炼,深刻地领会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他们自觉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考核,提前完成了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心理转变,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成为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生力军,特别是经管类专业“储备干部班”的学生,提前进入企业管理岗位工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还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目前大多数是这样,从职业教育出来的人才,可以到某一些己经和学校合作的企业上班。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_深化校企合作,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教育正处于由规模发展向丰富内涵转变的重要阶段,构建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的课程体系,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高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内容(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估、教材及课程实施条件)、课程改革的组织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进行,以确保职业教育课程诸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因为反映着企业的需求;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因为需要企业的参与;是企业心中的教育,因为企业的满意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等现象,本文就是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通过高职课程的改革,有效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增强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本文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探讨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与成效,并提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订单办学

2.加强调研,做好储备,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订单”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职院校要加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培养模式改革,一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二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三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实践,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四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五要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近年来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教育针对性、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一所进步中的高职院校管理者,如何更好地贯彻16号文件,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坚持和强化服务技能,充分利用就业需求的导向作用,结合自身实际,在“订单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校企合作的零对接。

一、充分认识“订单培养”的意义

“订单培养”是指通过“订单”这个纽带,由企业全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环境及其教育资源,有地采用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订单培养”的内涵是高职院校和用人企业在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由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相关要求,根据不同专业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教学 和教学进度,共同完才培养任务。

“订单培养”的核心就是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课堂延伸到企业工作现场,使书本学习与有、有指导、有检验的工作实践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的教育目标和职业目标。

这种模式的建立既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它不但带来了学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同时也促进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其对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意识和提供优质资源的主动性,以及根据学生专业特长安置就业岗位的积极性,促进人才供需双方零距离对接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订单培养”模式的办学成效

1.提高了办学质量

2.提升了办学内涵

在实践“订单培养”办学模式的过程中,我院自2008年以来,先后完成和在研的校企合作教学研究立项及科研课题11项,省级以上刊物撰写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本;所设物流管理专业被学院确定为重点专业。近年来,在全省、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沙盘大赛中,我院代表队连年取得骄人的成绩,勇夺全国沙盘模拟大赛冠军,并被高职高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授予“实训中心”荣誉称号。

3.降低了办学成本

4.改善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1.培养目标和教学与企业用人标准相衔接

“订单培养”是根据合作企业“订单”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以应用性为主旨,基于“工作过程”为出发点,以职业岗位(群)为参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一个基础、两个追加”的“订单培养”模式,即以公共文化课、计算机作能力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为基础,追加源自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基础、企业文化、工作技能、作规程等上岗需求课程;同时把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设备、新技能追加到专业教材中,充实内容,保持同步。

依据“订单”内容进行项目培训,强化实践教学。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订单教育”的核心工作。“订单培养”应坚持因需施教原则,企业需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确保学校所教就是企业所需。对技能密集的培训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堂设在企业工作场地,教师或培训师边授课边,学生边学习边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家家悦储备店长班”和“舒朗储备干部班”的实训教学,大都是在工作现场进行的。

1.注重定岗实习和就业岗位的“对接”,使实习与就业“合二为一”

签订“订单”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缩短了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的距离;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学生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合二为一”的模式,使企业获得了最适用的专业对口人才,大大节省了企业用人成本。

2.共同建设“双师”教学团队

3.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内涵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为加强“订单培养”的实训教学,我院从实际需要入手,加大实训室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实习实训环境,与合作企业共建实训场所。烟台绮丽司凯服装有限公司向我院提供了八台服装专用设备和实习材料,价值二十多万元,不仅完善了服装实训室的教学功能,也大大改善了实习育人环境。

五、以服务为宗旨,完善“订单培养”模式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不断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订单培养”模式主要涉及到三个主体,即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在主观意愿上的一致性是达成合作培养的基础,如何提高企业、学生对开展“订单培养”的认识,形成积极开展合作的愿望,是实施“订单培养”的关键。为此,我院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发展趋势明显,管理规范,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岗位较理想且待遇较高的企业,广泛宣传“订单培养”对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意义,宣传“人力资源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给学生传播“订单培养”对自身就业的优势,并适时邀请企业、往届毕业生来学院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积极配合参与“订单培养”的积极性。

我院为开展“订单培养”模式,重点加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调研:一是对上具有合作愿望的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大量的考察研究,收集更多的企业合作信息,围绕企业的发展潜力、人才需求规模、管理规范程度和合作动机等进行分析研究,确立初步合作对象。二是对合作企业的需求进行调研。详细了解企业对员工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三是对合作企业的员工待遇进行调研。主要围绕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工资标准和待遇、工作岗位、企业文化以及安全保障等进行了解。

为保障“订单培养”的顺利进行,我院还将考察到的企业信息详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及早把适合自己发展及个人意愿中的企业作为签订“订单培养”的志愿,经过企业面试选拔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

3.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三方”共赢目标

制定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都能充分兼顾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订单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为消除企业缺乏对教育规律的全面把握,学校缺乏对岗位的针对性教育,我院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企业的用人要求制定出一份任务草案,再由企业根据岗位需要,提出审定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了一套校企双方一致认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又能突破强化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如“家家悦储备店长班”,先是由家家悦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再由我院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这样教学针对性强,效果好,企业参与程度深。

“订单培养”是高职教育较为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订单”既为校企合作构筑了平台,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同时又为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既有效的利用了资源优势,提高了教学质量,节约了教学成本,又树立了办学品牌,扩大了学院对外影响,取得了信任;既推动了专业发展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办学的活力。今后我们将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把握专业培养特点,汲取专业学科前沿知识,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战略,改变观念,调整思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校企合作的意义

我院依托“订单培养”合作企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相长手段,既丰富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了实训教学水平,同时又改善了教师的结构,专业教师与教师结构合理搭配,明显提升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知识培养与技能锻炼等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1、校企合作,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技能人才。近年来,各地频发“技工荒”,特别是“《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强调这是我国高级技工荒”,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事关大局的战略意义。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全面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将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和企业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缓解化解“技工荒”,无疑是当前企业和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2、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既能把本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培养人才的职业院校,又能直接参与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与职业院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和技能评价标准,达到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稳定需求。同时,还能利用职业院校的培训优势,定期对在职职工进行技能提升培训,保证职工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能够跟得上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脚步。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校企合作,有利于职业院校的发展,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建立起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一是能够更直接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二是推行“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三是通过设立校外实训基地,“把车间建在学校,把课堂设校企联办“订单培养”,其目标是实现校企双方零距离“对接”。“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则是保证该目标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校企合作双方的共同。我院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经常委派教师到企业“充电”,或利用双休日等特定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以丰富实践经验,同时也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技术员到学校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以不同方式参与教学实践,由于内抓科研,外抓实践,从而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到车间”,不断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四是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职业院校可以选派教师定期进企业挂职锻炼和参与实践,以实现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企业里的技术专家、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到职业院校,直接参与到教学、教研工作中去,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校企合作,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能够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在职业能力由低向高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对具有普遍性的专业基础和程序性作方法能力进行培养,企业对学生更多地通过在具体的岗位上“干中学”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提高,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具体的实践高效率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使学生随着实践积累的过程不断推进,能力水平层次的提高不断提升。同时,校企合作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学生在生产、服务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企业与院校的合作方式有几种

2、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模式。

3、共同承担科技重大课题模式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实施文化的“校企结合”,决不能仅就文化来谈结合,因为校园文化蕴含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职业院校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的实施“校企结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都要满足企业的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都要向企业学习,要与的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4、共建研发机构模式。

5、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模式。

总之,公司加大力度支持合作院校的建设,并对服务于电力的重点学科、实验室建四、抓住合作关键点,实现校企联办“对接”设予以重点支持,支持院校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吸纳学校参与本企业科研和技术改造项目。

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

1、共建大学科技园模式。

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高职院校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渠道。然而,近年来企业与高职院校却存在相互抱怨的现象,企业抱怨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素质不高,高职院校抱怨企业片面追求人才高消费。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两方面分析了双方存在问题,提出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衔接,而实现这种衔接的有效途径是校企合作。

(二)学校疏于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和指导

:职业院校 企业 校企合作 人才衔接

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成本的降低,效益的增加,竞争力的提高等都有赖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可以说人力资源是企业经济增长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渠道,实现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衔接对双方来说都有利,是双赢。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方面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时常常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埋怨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素质不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常常抱怨企业片面追求人才高消费,毕业生就业难。由此可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衔接问题亟待解决。

一、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实力的标志。众多企业已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也实行了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人才。企业的人才大量的应是来自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素质的、具有良好职业岗位能力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然而,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片面追求人才高素质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有些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片面追求人才高素质,提高人才准入门槛,制定高出实际需要的人才标准。本来高职生可以胜任的工作非要本科生做,本来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非要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做。有的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引进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目的主要是装点门面,美化企业形象。这将导致企业人才资源利用成本的提高,另外实践能力欠缺的本科生、硕士生也不一定能胜任一线岗位的工作。而且这些高学历人才要求的待遇也高,一旦这些高学历人才无用武之地或是待遇上的要求得不到 满 足,企业也难留住这些人才。最终的结果是招了又走,走了又招,同时还影响到企业正常的运作。事实证明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并非学历越高越好,而应是适合就好。因而企业应正确确定所需要人才的标准,配置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2.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缺少长远规划,追求一劳永逸

当代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制定企业人力资源长远规划,合理配置、使用、开发人力资源,为企业各项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从而使企业发展壮大。但是部分企业缺乏人力资源长远规划,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要招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致使众多高职职业院校人才无缘于这些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当然好用,他们上手快,企业可节约初期培训成本,但同时他们往往流动性很大,对企业的忠诚度低。这将导致企业频频,反而增加了成本。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些人才将是企业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力军。他们的可塑性强,忠诚度高,能长期为企业服务。事实上,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人才进行培养和开发,无论是高学历人才还是低学历人才都必须建立终身学习机制。

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本科持续扩招,使职校生源质量下滑

大学本科持续扩招,使职业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不断下降,再加上目前高职教育的认可度有待提高,学生和家长一心想上本科,哪怕三本也可以,这就使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大受影响。生源质量的下降,增加了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难度,使职业院校培养的部分人才质量不高。

我国的职业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专校升格而成的,有的高职院校一直沿用中专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致使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实习实训设施是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很强动手能力和实际作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保证,但部分职业院校由于投入不足,实习实训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正常的实习实训需要,因而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

3.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滞后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呈加速趋势,同时发达的许多产业正加速向我国转移。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向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主阵地的部分职业院校却未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职业院校由于受师资和实训设施的影响导致其专业设置滞后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

当今,大量传统产业正向现代产业转化,新型岗位层出不穷,而一些职业院校因创办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新专业需要大量投入,而固守已轻车熟路的老专业或仅仅创办一些短平快并且投入较少的文科类专业,至使一些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4.部分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众多职业院校从中专校转变过来的时间不长,部分教师还未来得及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还未树立起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观念,他们仍旧沿袭着中专时期的`教学模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是要培养为生产一线服务的高等应用性人才,而有些教师长期待在学校里从事教学工作,从未接触过生产实际,根本无法培养为生产一线服务的人才。虽然近年来职业院校发展很快,各高职院校都引进了大批教师,但其中一大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他们教学经验缺乏,更没有一线生产经历,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另一部分是从企业引进的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人才,虽然这部分人才很适合高职教育,但这部分人才毕竟是少数。总而言之,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要担负起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还须继续努力。 5.部分职业院校学生专业基础,综合素质不高

校企合作的专业好不好 分数线为何低

产业学院是职业院校的一种新的办学形态,是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高校需要校企合作专业优势 可以用“学历教育+企业项目实战”,“统招文凭+专业认证”这两个点概括。在校企合作专业中,与传统普通专业学生待遇不同,高效的理论知识,有经验的企业员工,专业的配套实践设施和同一管理。既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提升了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学生在毕业后可选择直接到企业就业,也可由企业就业。制定一个相对长期的产业学院发展规划。

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一般分数线比较低,学费比较高,那么校企合作到底好不好呢,为什么分数线低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校企合作专业都有哪些劣势 校企合作专业中,不同学校,不同企业总会有办学质量的别。选择校企合作专业和选学校的原理别不大。选择好的校企合作专业,不但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大学生如今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而校企合作专业在毕业后能更快签订就业协议。要想选择好的合作专业,不仅看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实力,,企业文化等方面,还要看学校校企合作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状况。

校企合作分数线为何低 很多校企合作项目的本科证书并不一定是你在哪里读书就是哪个大学的,这一点需要看明白,有的学校是这所就读学校的,但很多并不是就读学校的,而是就读学校的网校、在职,或者比这所学校低很多的国外三流大学的等。因此,校企合作的录取分数段很低。

在实践中,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哪些切实有效的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是大力提倡的职业教育体制2.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及管理方式落后,实习实训设施不足改革方案中的一项: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寻求利益交集共同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基于市场和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范式。通过这种范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作或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人才质量和劳动者的素质。就其本质而言,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以实现良性互动和“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其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人才的竞争优势,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和企业发展。职教内部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按照企业和学校的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的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作培训的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来自实践,具有可行性。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校企双方都希望合作。一方面企业要发展,需要学校不仅为其输送合格技能人才,而且还要为其提升在岗员工的技能;学校发展也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用结合的人才。企业和学校双方各有所图又各得其所。第二,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产生规模效应。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的一个专业面对一批企业合作,培养的也是一批技能人才,解决的也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批企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6、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模式。第三,只有校企合作,才能走上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不仅能够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问题,还能解决速度问题。与传统培养制度不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职业院校都拥有校内实训条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使用这种培养方法,初中毕业生五年,高中毕业生三年就可成为基本合格的高级技工。与传统的师带徒和企办校模式相比,效率更高。第四,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保证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兼具校内文化知识教学和企业岗位能力实训两个领域、两种空间、两种能力教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结合,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切实体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