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运动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高中物理公式如下:
新高考物理高中二年级公式 新高考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新高考物理高中二年级公式 新高考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新高考物理高中二年级公式 新高考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新高考物理高中二年级公式 新高考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考物理天体运动公式是T^2/R^3=K。天体运动是指宇宙中各类天体发生的运动。天体是宇宙间各种星体的通称。太阳系中的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际微小天体等。
另外银河系中的天体有恒星、星团、星云以及星际物质等。河外星系是和银河系同样庞大的天体。还有近年利用观测手段发现的源、射电源、X射线源、γ射线源等。以上都属于自然天体。而人造卫星、宇宙火箭、宇宙飞船、空间探测器、空间实验室等都是人造天体。
拓展资料:
天体运动,是指宇宙中各类天体发生的运动,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形成空间天体运动的本原动力,也就是物质运动的动力源。天体运动,是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形成空间天体运动的本原动力,也就是物质运动的动力源。
宇宙的原本动力构成了物质引力场的形成以及电场和磁场的诞生,随后也产生了天体运动的离心力和天体之间的斥力场。宇宙时空是在大爆炸后形成的,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让我们人类看到了不同的天体星系团,星系团中包括无数的恒星系和恒星系中的行星。
天体在本原动力以及引力场的作用下产生了天体运动的公转和自传,包括银河系在内的诸多星系除去自传外还要围绕宇宙中心做公转运动。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太阳系的天体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除去自传外还要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而在银河星中,我们的太阳系则围绕着银河中心运转,也叫作太阳系的公转运动。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天体地球,其自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的一天时间,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则需要一年(365日6时6分9秒)。天体运动公式GM=gRRGMm/(RR)=ma。
天体运动构成了宇宙太空缤纷多彩的星空世界,在天体引力场的作用下也形成了宇宙空间物质的时空变迁,使我们的宇宙物质空间变得越来越神秘。
高中物理公式:超重:FN>G,失重:FN,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我已经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高考第二轮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家接着往下看吧。
气体的性质公式总结
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运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动和力公式总结
1.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12.
高考物理天体运动公式 :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
5. 第 一 ( 二 、 三 ) 宇 宙 速 度 V1=(g 地 r 地 )1/2=(GM/
1/2=(GM/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
强调:(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
扩展资料: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步就是受力分析,虽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
即: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的误区是,摩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打固定的木块)
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
4.对“细绳、轻杆” 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
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
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
上海高中物理合格考公式如下
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重力: G=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
牛顿第二定律:F=ma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ω高中会考物理公式如下:=θ/t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ωr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
向心加速度的关系:a=ω2r a=v2/r a=4π2r/T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
功率的计算式:P=W/t
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
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mv12/2=mgh2+mv22/2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Qq/r2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q
电势的定义式:U=W/q
欧姆定律:I=U/R
电功率的计算:P=UI
焦耳定律:Q=I2Rt
安培力的计算式:F=电势的定义式:U=W/q。BIL
洛伦兹力的计算式:f=qv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ф/Δt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高考物理选择题是十分容易失分的考点,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物理必背公式知识点,希望对你做高考物理选择题有帮助。
高考物理神奇公式和知识点
1.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时,可以等效为初速度为零的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应的正向过程和反向过程的时间相等,对应的速度大小相等(如竖直上抛运动)
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4.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即Δv=at)。
5.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我: 高考物理选择题怎么蒙 高考物理选择题蒙题技巧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或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将沿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向心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3.开普勒定律的内容是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 T2=k。
4.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其间存在的一个常用的关系是。(类比其他星球也适用)。
5.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的表达式v1=(GM/R)1/2=(gR)1/2,大小为7.9m/s,它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随着卫星的高度h的增加,v减小,ω减小,a减小,T增加。
高考物理选择题必杀技--排除
想必你已经看过很多老师使用排除法的段子,A明显不对,B也不像是对的,C肯定错,选D。多少高中生曾一脸懵逼的看着老师,想着老师是怎么看出来的,我怎么没有看出来。抛开其他原因来看,老师的方法也不无道理,就是排除法。
通过对高考物理题目的分析推理,将错误的或者可能错误的选项主义找出来,这样留下来的就有可能是对的。即便你无法使用排除法排除高考物理选择题三项,使用这个方法,排除一项,就增加了答对的可能性。如只剩两个,无法确定,那至少有50%的蒙对的机会。
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mv12/2=mgh2+mv22/2。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Qq/r2。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q。
欧姆定律:I=U/R。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0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抛运动;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0t,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电功率的计算:P=UI。
焦耳定律:Q=I2Rt。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F/IL。
安培力的计算式:F=BIL。
洛伦兹力的计算式:f=qv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ф/Δt。
物理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②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③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拓展:
(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3)相信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 /2=V平t= Vt/2t
3.有用推论Vt -Vo =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预习也要注意时间和效率,一般优先预习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拒绝苦思冥想(其实是在发呆?),完全可以把问题留到上课听讲的时候解决!中间位置速度Vs/2=√[(Vo +Vt )/2]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二、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1900pxHg(1Pa=1N/m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氢原子的能级结构.y=g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 #高三# 导语】高中物理电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下面是 考 网为您整理的高中物理功率的计算公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功率的计算公式动能定理:W=mvt2/2-mv02/2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刘一平说:“功率是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
功率可分为电功率,力的功率等。故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UI;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IR=(UU)/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P=W/t(平均功率);P=Fvcosa(瞬时功率)
因为W=F(f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P=W/t=FS/t=FV(此公式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单位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
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速度也越高,常用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功率一般用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1马力等于0.735千瓦。1W=1J/s
高中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每一道计算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审题是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我们初审时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既包含有利的解题信息,又包含不利的解题信息,也有可能是不完整的,这都会使解题偏离正确的方向,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局面。在审题中,要全面细致,特别重视题中的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恰好达到速度、匀加速、初速为零,一定、可能、刚好等。一般物理题描述的可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此种情况下,要把整个过程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充分地想象、分析、判断,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物理情景和模型,还常常要通过画草图展示物理情景来帮助理解题意,保证审题的准确性。否则,一旦做题方向偏了,只能是白忙一场。
(2)敢于做题,贴近规律
立足于数学方法,解题就是建立起与未知数数量相等的方程个数,然后求解。怎样建立方程呢?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隐藏在约束关系之中。
首先应由题目中的物理现象及过程所对应的或贴近的物理规律,建立主体关系式。然后,根据物理过程建立题意所提供信息的纵向、横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所谓纵向关系是指同一研究对象的前后过程的相互关系;所谓横向关系是指某一研究对象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3)敢于解题,深于研究
遇到设问多、信息多、过程复杂的题目,在审题过程中,若明确了某一阶段的情景,并
列出了方程。要敢于先把结果解出来,这对完全理顺题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很多情况下第二阶段的情景要由阶段的结果来判定,所以阶段的结果成为打通障碍的重要武器。
②当所列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时,一次处理可同时消去两个未知数。如用下图所示电路可测量出电池电动势E和(r+R0),除非R0已知,才可测出电池内阻r。
(4)重视规范,力争高分。
解题规范化的具体要求:书写清楚,规律方程原始准确、条理规范,文字符号要统一,单位使用要统一,作图要规范,结果要检验(是否符合物理实际和物理规律),要有明确结论。弄清楚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结果必须用已知条件或要求的字母表示。
高中物理试题分析
一.试题总体评价
2016年高考物理试卷从整体上看保持了原有的特色,试题背景新颖,紧密联系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难度适中相对平稳,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信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很好的区分和选拔作用。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老师认为,试题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突出对考生物理能力、物理思想的考查;强调对物理本质深度理解的考查,以及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总体来看,试卷很好地落实了考纲上三个“注重”、四个“有利于”的目标要求,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二.试题特点与分析
1.着眼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
2016年物理试卷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如13题、14题、15题16题、17题、18题和22题。试题源于课本,如17题,21题,23题和24题都源于教材,体现出了卷的基础性和选择性。同时,侧重力学、电磁学两大主干知识,兼顾非主干知识的考查。学而思老师发现,试卷很多题目似曾相识,如15题情景延续了15年卷23题。又如19题,依然考察了电学实验问题,这也与15年卷19题内容类似。因此,今年试卷依然保持了卷的延续性。
2.强调通性通法,突出物理本质
2016年物理试卷更加强调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注重考查考生对核心概念本质的理解深度,如23题的第三问,通过学过的电势概念类比新概念重力势,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的深度和迁移能力。再如24题第二问,表面看是一道几何光学的试题,但其本质考察了力的概念,这也是近年来卷的一贯风格。试卷有利于中学物理教学重过程、重方法、轻结论;有利于教学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避偏难繁怪,题海战术不再是“制胜法宝”。
3.注重学科思想,突出物理能力
学而思老师表示,2016年物理试卷注重学科思想及方法的考察。整张试卷还突出了考纲上要求的能力的考查。如19题,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这个实验为基础,考察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再如20题和24题,充分考察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建模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4.创新命题方式,突出科学素养
2016年物理试卷命题方式新颖,设问灵活,试题材料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体现了物理学与、环境的联系。如20题,以雾霾天气为背景,内容贴近生活,考察了数量级换算,以及力学、热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兼顾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建模能力、分析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具有用学过的知识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考生科学素养的体现。其次,命题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将以往的求解某个问题的传统命题方式改为了“分析说明”的开放性设问方式,如23题第二问、第三问,24题的两问都是以“分析说明”的方式设问,这种设问方式更加强调了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能力考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