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高考题2015 高考古诗鉴赏真题2015

高职单招 2024-11-10 09:50:36

借景抒情在高考古诗中的应用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2001年全国卷中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属于这类诗。

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复、顶针、衬托、反问、象征。。。

古诗词鉴赏高考题2015 高考古诗鉴赏真题2015古诗词鉴赏高考题2015 高考古诗鉴赏真题2015


古诗词鉴赏高考题2015 高考古诗鉴赏真题2015


古诗词鉴赏高考题2015 高考古诗鉴赏真题2015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先抑后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联想现象还有某些修辞手法。。。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动静结合:五、要是标题疑难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体式格局回覆。静更静

正、侧面描写

直抒胸臆

情与景

托物言志(有与拟人相似的特点):物有了人的色彩

虚实结合

...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求高考语文古诗的答题格式。不同类型的题不同的答题格式。比如作者的情感,关键字等等...谢谢!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满分答题公式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整理

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 题四、要是问“为啥子如许写”,则必答内部实质意义(即缘故原由,可从诗句中归纳综合,往往是对于表现诗的大旨的效用,要注重“知人论世”),还要从布局上回覆(即在布局上的效用)。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

近几年全国卷1古诗趋势

一、 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

一、近20年全国卷古诗鉴赏命题特点

1、分值和题量总体稳定,逐步增加。

从1995年至2017年,全国卷古诗词鉴赏题的分值和题量总体保持稳定并呈缓慢增加的趋势。95年为1题3分,96至98年为2题6分,99年为3题9分,00年为1题3分,01至04年为2题6分,05年至09年全国大纲卷为2题8分,07年至今的新课标卷分值一直为11分,题目数量为2个。分值从最初的3分增加6分、8分、9分,一直到当下的11分,缓慢增加。试题数量以2个为主,设置1题和3题的试题极少。以上的命题趋势体现了高考试题对古诗词鉴赏内容重视程度逐渐增加的特点。

2、题型整体平稳,稳定中有创新。

从题型上看,95至01年全为客观题,每题3分,选项设置形式为四选一。02年至16年全为主观题,其中02至04年为1题6分,05年以后的大纲卷设置为2题8分,其中每小题4分。07年至16年的新课标卷设置为2题11分,其中小题5分,第二小题6分。17年试题形式较以往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由一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组成。其中客观题设置为五选二的形式,要求选出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按照PISA考试的分值设置方法,分为3分、2分、1分和0分选项,分值共5分;主观题分值为6分。

3、考点稳定,题材多样,考点稳中有变,难度逐渐增加。

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考点作出的规定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细化来看,具体考点包括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品味语言(包括句意理解),分析表达技巧、思想内容、情感和风格等。历年的试题都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考点设置范围广泛全面。不同年代试题考查侧重点也有所区别。

(一)1995—2001 95年至01年的试题所选材料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兼顾其他类别。这些作品大多篇幅短小,理解平易,多是诗人的作品,有些作品还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作,有的还曾出现在语文教材中,如95年的李清照《如梦令》,98年的贾岛《题李凝幽居》等。诗歌涉及体裁较为广泛,唐诗、宋词、元曲全都涵盖,唐诗稍多一些,唐诗中以律诗为主。从题材上看,也十分广泛,有即景抒情诗、赠友送别诗、咏史怀古诗等。因为全是选择题,题干一般有两种设置方式:1、对这首诗歌文句的解说,正确/错误的一项是( )。2、对这首诗歌的分析,正确/错误的一项是( )。这两类题型多考查对具体诗句意思的正确理解和诗歌所使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情感,难度不大,考试内容重视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

(二)2002—2007 从02年开始,题型变为主观题,02年至新课标卷之前的试题,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所选诗歌题材以借景抒情诗为主,但取材更为多样,增加了托物言志诗、谈禅说理诗、边塞诗等题材,内容范围进一步扩大。二是体裁仍以唐诗为主,宋词为辅,元曲很少。唐诗中律诗减少、绝句增加。三是作者以名家为主,如周邦彦、张籍、王维、欧阳修、辛弃疾等,兼顾其他诗人。四是试题数量增加,分值增加。由一题增加为二题,分值达到8分。试题重视对诗歌鉴赏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试题难度整体平和。试题关注诗歌的语言本体,如设置品味诗歌的重要字词(即“炼字”)、分析诗歌的“诗眼”、诗歌的语言特色与风格,常出现如“请对首句中的某字进行赏析”、“某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等的提问方式。试题关注诗歌描写的基本内容和手法,分析具体意象及其营造的意境特点,因为这是分析诗歌情感的重要抓手。如常出现“某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某句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常常设置第二问,如“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诗的某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这样的试题虽然看起来难度并不大,但确是检验考生是否掌握正确鉴赏诗歌基本方法的好试题,有较高的区分度和较好的方法指向。

(三)2007—2014 从2007年宁夏海南率先进行新课程考试后,至2014年命题出现了如下变化:一是所选诗歌不局限在借景抒情诗范围,题材更加多样,选材范围进一步扩大。二是体裁上,唐诗保持稳定,宋词显著增加,先秦和明清诗歌也有所涉及。三是作者范围进一步扩大,名家占半、新旧兼有成为特点。名家如李白、杜甫、岑参、王维、白居易、辛弃疾、欧阳修、陆游等,这些诗人大多是唐宋诗词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堪称,对名家作品的考查更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精华。还有一些较为熟悉的诗人如韦应物、贺铸、梅尧臣、张炎等。为了增加区分度,试题也选取了一些较为陌生诗人如唐庚、赵秉文、钱继章等人的作品。

从设问来看,问题设置讲究梯度,避免突兀,科学性增强。设问或逐一增加梯度,或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前后有承接关系。提问具体且指向性明确,便于答题和评价。这也表明诗歌命题技术和能力不断在进步。从难度看,相比前一个阶段,难度有所增加,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呈现三种变化:一是考查多从“景”与“情”的关系入手设置题目,重点在通过对“景”的把握和意境体味来品味感受“情”。这些诗歌的抒情直白与含蓄交织,含蓄者居多,靠“贴标签”的方法解题完全不能胜任,也更能考出鉴赏真功夫。二是加强对诗歌大意的考查。出现如“上阕两句是什么意思?”的提问方式,像这种直接考查诗句意思的题目以前很少出现。三是淡化技巧辨识,加强分析考查。除了关注诗歌“写了什么”,还深入考查是“怎样写的”。但并没有在辨识表达技巧上设置障碍,而是降低梯度,淡化技巧辨识,很多试题直接给出具体技巧,作答时只需分析技巧在的具体表现即可。

(四)2015—2017 15年至17年的试题,在命题上呈现出以下变化:一是诗歌篇幅加大,字数有所增加,阅读难度稍有提高。一些较长篇幅的诗歌节选内容开始成为命题素材的新宠,如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同时诗歌的写景内容有所减少,叙事性增强。二是从体裁上看,唐诗数量减少,宋诗数量显著增加,16年有一首,17年有二首。三是题材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诸如题画诗等类型的诗歌。四是设问除了更加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考查之外,也开始重视课内外的结合,重视课本知识的迁移,如常设置将诗歌与初高中课本所学诗歌进行某方面比较的试题。如“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17年开始增加了五选二的选择题,减少一道主观题。选择题的考查内容更加细化,如涉及对某一联内容的分析,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等,考查更加注重对文本细读的能力。从实际答题情况来看,试题难度并未因主观题减少而有所下降。

二、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备考策略

2018年是新课标修订后的首次高考,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古诗词鉴赏试题的命题将在保持稳定基础上,更加注重对阅读素养的考查。从备考层面看,需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好复习准备:

1、对初高中规定的64篇古诗词背诵篇目中的古诗词内容,主要内容、典型手法和情感必须十分熟悉,并形成知识体系。重点关注的篇目有:

《饮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钱塘湖春行》《雁门太守行》《赤壁》《泊秦淮》《渔家傲》《浣溪沙》《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时有)》《游山西村》《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登飞来峰》《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

2、要增强读懂诗歌的能力,对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意义、语法句法特点、典型意象、主要题材类型都要加强复习,烂熟于心。

3、认真研读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选择题,揣摩设置的途径与方式,有的放矢复习。

高考古诗词鉴赏怎么不考苏辙?

剖析:先必定一种,接着阐发诗句详细写了啥子,用了啥子伎俩,对于表现正题有啥子效用,抒发了啥子感情,孕育发生了啥子效验。如许回覆,很完备,掉分的概率小。因为他的诗歌经典的不是很多。他们现在考的都是那种非常经典的诗词,然后从中选出来进行考察,如果是个的质量不是很高就不会被选中,所以说它比考的比较少。

不排除考的可能,一般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考的是一些特别知名诗人的不太知名的诗词,或者不太知名诗人的知名诗词。从考试形式来看,古诗词鉴赏主要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考查形式,客观题着重观测考生对于细节的把控,例如写作手法类别和作者情感倾向等;主观题侧重考量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对古诗词整体上的把控。

这不很正常的问题吗,想想古诗那么多,不考苏辙非常正常

因为高考范围比较广。可能只会考经典的语句。也许那个诗不是特别的经典,

高考出什么是预测不了的,出那个诗人的作品无处可知,你看历年高考卷,好多都是史料没什么记录的诗人和作品,骤雨宋·华岳现在学好各种做题方法就好了

高中课外古诗的解答方法

每年的考题都不一样,你应该学习更多

这问题太笼统,不好说啊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如果是对整个诗歌鉴赏一窍不通的话,是问问语文老师。在这问也问不太明白,毕竟不能面对面交谈。提问具体有针对性一点。话说我也是高中生,诗歌鉴赏很头疼(与君共勉)。我们老师的教诲倒是记得一些,说说吧:

要掌握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所代表的意义,届时好对号入座,判断主题思想。要会答各种修辞手法的好处,各种意境的形容词语(苍凉悲壮、壮阔雄浑之类额),。说实在的,都是写公式化的东西,甭管啥诗往里一套,话别太水就给分。

弄懂诗的意思,搞清楚讲啥的。作者、写作背景要注意,高考出题不是白给的,对主题思想很有可能有暗示。没思路就把诗精彩或重点之处翻译一遍(尽量有美感),然后拿贴边的套话一搬:运用了……,有……的作用,营造了……意境,描绘了……画面,表达了作者……。就ok了

从修辞(比喻拟人等)描写(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考虑

【应对古诗词鉴赏题的策略技巧】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鉴赏题作为高考试卷的必考题,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深感焦虑的问题,很多学生下了不少苦功但提高幅度却不大,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要么读不懂诗词,要么把握不住答题方向,要么不会组织,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其实这类题是有规律可循,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在这里我就谈一下这类题的答题策略与方法。

一、要明确考纲要求,即考什么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2004年浙江卷《菩萨蛮 李白》亦属于这一类。和表达技巧。

二、要明确考题方向,即怎么考

2008—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两个小问,均为主观题;选材上看,以唐宋诗词为主,特别是以唐宋诗占主导地位,但唐诗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宋诗有所上升,宋词、元曲及明清诗比例略有提高。名家名篇有所下降,出于防备押题的需要,名家的非代表性作品和一般诗人的佳作有上升趋势。考查点设置上看,是“一诗两问”,重点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大多以单独鉴赏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三、如何备考,即怎么应对考试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应该了解诗词的文体知识和文化常识,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做好相关的知识储备。进一步了解重要的诗人诗作,对诗歌背景和重点作家情况了解,都有助于解答习题。

(二)诗歌鉴赏题应试对策(强化四种意识)

(1)强化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做题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

(2)强化解题流程。古诗鉴赏的解答应该遵循这样三个步骤:,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诗歌要注意“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诗句,五看题干。第二,看清要求,明确方向。第三,注意表达,规范作答。

(3)规范答题意识。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

如“炼字”题的答题顺序:解释字义,将字放在句中翻译诗句,说一下该字本身的好处(活用或修辞手法),再看一下该字在表达诗人思想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在答题格式上,—般是先观点,后理由;先概括,后具体。

(4)坚持组织的原则:紧扣诗句,细致深入。

种类型:分析形象类。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模式:四字词概括图景、氛围+结合诗句具体描绘图景+表达何种情感。

第二种类型:分析情感主旨型。常式问: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变式问: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第三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写作手法(技巧)、表现手法(广义)、艺术技巧等是十分宽泛的概念。答题模式: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效果、作用(传达了什么感情)。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第四种类型:语言、炼字类。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模式:解释字义,将字放在句中翻译诗句,说一下该字本身的好处(活用或修辞手法),再看一下该字在表达诗人思想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正确解答:四字词整体概括+结合重点诗句分析。

示例:(2011年天津卷)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怒涛顷刻卷沙滩”写出了波涛汹涌,水势迅猛变大的情景;“十万军声吼鸣瀑”描写了下雨时,响声震天,好像瀑布发出的巨响;这里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描写生动形象。

分析诗眼作用。(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如果是统摄全片的诗眼,应结合全诗逐句分析。

把握住古诗词的答题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题,在此基础上,多读、多记、多练、多赏析,古诗词赏析题将不再成为难题。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鉴赏公式大全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很多人想知道怎么去解答高中古诗词鉴赏,往往一些学生在这方面丢分,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供参考!

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公式介绍 一、特定形象解读类

所谓形象,在古诗词中是指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既能充分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又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物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作者自己的形象和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所描写的形象,如《石灰吟》中的“石灰”、《蝉》中的“蝉”等)。解读古诗的特定形象,要把握其内涵,也就是要分析判断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设问方式】

这种类型题目的常见设问方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点明了鉴赏对象的,如“XX的寓意是什么?”“诗中XX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XX图景在作者心中的含意是什么”等;另一种是未点明鉴赏对象的,如“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诗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

特定形象解读=指出形象+说明形象的具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 (注:“点明了鉴赏对象”的题目,省略项。)

诗歌鉴赏答题公式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

意境是作品描绘的自然景物、生活图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谐统一、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问及“意境”的诗歌,必然是“景”“情”兼具的诗歌。

【设问方式】

这一类型的常见设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等等。

诗歌意境鉴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公式阐释】

如果说意境是“面”,那么意象(形象)则是“点”,一个大的“面”是由一个个小的“点”组成,作者对意象(形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此,鉴赏意境,就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表现意境之“景”充分描摹出来。解答此类题,应包括三个要点:

1.结合诗中的意象,展开适当的想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对这个图景画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常见的写法有:自然清新、恬静美好、清旷冲淡、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冷清、苍凉萧瑟等等。

3.对上面的总结再进行外延的拓展,从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答题公式

三、情感主旨提炼类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来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详细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此类题的关键点。

【设问方式】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等。

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公式:

种: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什么+ 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公式阐释】

1、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语:“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这首诗说明了……道理”等。

2、分析事实的方法:抓住诗歌中的句,阐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 ①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 ② 反对,追求和平; ③ 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 ④ 表达高洁情,追求建功立业; ⑤ 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

⑥ 抒发个人忧愁、、苦闷、伤感、恬淡、闲适之情。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怎样答?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技巧型题考查方式

①这首诗(两首诗或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并作简要分析。②从某个角度(如动与静、情与景、修辞等)来赏析这首诗。

解题提示

解题秘诀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1、字词入手,抓重点字词或者诗眼

一般是什么字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好在什么地方等等

2、修辞入手,抓修辞手法。

这个关键是对每种修辞方法的作用的把握,不仅是对这类题目,阅读题中也是经常遇到的,所以你应该重点把握

比如对偶,什么和什么形成对偶,音调铿锵,句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式整齐,增强了什么语气,表现了什么(结合具体句子)

4、意境入手,思路是描绘诗中氛围,结合作者情感(表现了或者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等等)

一般从这几个角度就够了

部分诗歌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

知道思路,多练几组题,以后就难不到你了

只要不胡大就能的高分!

求广东高考语文古诗题

这是我们学校用的资料,一个超猛的老师编的,如果你增加悬赏分,我有更详细资料

怎样鉴赏古诗词(一)

宁波万里学校 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明确鉴赏要求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分辨古诗类别

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必须辨别不同题材的诗词,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的判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题材的诗: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黑暗、世态炎凉,表达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等等。2004年春季高考卷陆龟蒙的《新沙》就属于这一类。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等。此外,有些诗本身不是哲理诗,只是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这类诗不归入哲理诗范畴。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其内容描写离不开山水,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行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只作记行诗,不可视作山水诗。2002年全国卷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属于这类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详细答题技巧 一、 炼字型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亦属于这一类。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事不议论,让读者自己思考。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1996年全国卷《咏史》(元朝阿鲁威的散曲)亦属这一类。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这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怀抱负的诗作。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1996年全国卷

11、山水诗,又称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以自然风光为题材,通过描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来寄寓情感,常用寓情于景,借景写情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在古诗词中最常见,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的一种。如:2003年全国卷中的王维的《过香积寺》,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1998年的两首:刘禹锡《望洞庭》,雍陶《题君山》,2003年卷中赵嘏的《江楼旧感》等。

【公式】12.闲适诗,借写一点生活琐事人以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趣。这类诗在高考中也有出现,如1998年贾岛的《推敲》和2000年赵师秀的《约客》属于“闲适诗”。“闲适”诗大部分是表达诗人“独善其身”(孟子语)和“倚南窗以寄傲,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论)的心情。该类诗词题材广泛,琴棋书画,风花雪月,皆可入诗。它一般借助景物描写表现诗人的感情。《推敲》表现的是诗人悠闲的情趣,《约客》则表现诗人雨夜等候客人,而客人未至的焦急心情。两都有一种恬静怡然的风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