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宁波高考状元 宁波中学俞益赏

高职单招 2025-01-05 10:11:25

俞樾无钱印刻《湖楼笔谈》 写信向顾文彬拉赞助

回到苏州,顾文彬与儿子顾承继续完善怡园工程,如购置湖石树木,请俞樾、吴云、沈秉成等好友题写匾额。怡园东边“得屋三楹,石栏环绕,梅树数百,素艳成林”,顾文彬为其取名梅花厅事,在其西边有“遁窟”,窟中一室命名为“旧时月色”,此匾即由俞樾题写。“旧时月色”四个字取自宋代词人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曲园与怡园近在咫尺,俞樾说:“乐天诗云‘明月好同三径夜’,然则怡园中月色,亦可分照曲园乎?古人千万买邻,良有以也!”显然,俞顾两人都为做邻居而欣喜。怡园中的小沧浪东边的石屏上,也留着俞樾的墨迹——“屏风三叠”四个字。

过云楼代楼主顾文彬(1811年~18),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庵。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等职,在浙江宁绍道台的位子上请病回到苏州颐养天年。在人生最惬意的十多年里,他与苏州士绅们交游频繁,一度与李香严、吴云、沈秉成诸人举行真率会,诗酒酬唱,游园赏画,逍遥自在。顾文彬与俞樾的交往没有与上述诸君那么密切,但留下的文字可以追寻当年的往事和友谊。

俞樾宁波高考状元 宁波中学俞益赏俞樾宁波高考状元 宁波中学俞益赏


俞樾宁波高考状元 宁波中学俞益赏


俞樾宁波高考状元 宁波中学俞益赏


俞樾宁波高考状元 宁波中学俞益赏


同治十年正月十四日(1871年),顾文彬刚从京城归家不久就收到俞樾的求助信,原来他想印刻《湖楼笔谈》七卷,却囊中羞涩,直言需要费用五十元,请顾老兄赞助一下。

俞樾(1821年——1907年),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罢官后移居苏州,潜心学术研究,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等,可谓博大精深。

虽然一时能力有限,但这个梦想始终萦绕心头。随着他日渐厌倦官场的心情,急于想回家归隐,其子顾承响应父亲的,在苏州觅地造园。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初四日,当他得知告病辞职的申请得到皇上的批准,立即赋诗一首:“感荷君恩疾许移,欢然喜气上双眉。始知襄宦辞官日,宛似顽童放学时。”

俞樾在《怡园记》中开门见山地说:“顾子山方伯既建春荫义庄,辟其东为园,以颐性养寿。是曰‘怡园’。”他从入门“看到子孙”写起,经“舫斋”“松籁阁”“面壁”,南行见到园中精舍“碧梧栖凤”,折向东边有梅树环绕的“梅花厅事”“藕香榭”……花木扶疏,亭台楼阁,荷池石屏,曲径通幽,美不胜收,写光绪三年五月十七日(1877年),顾文彬再次拜访俞樾,“送怡园记纸与荫甫”,请他写怡园记。园已造好,请人写下顾文彬喜欢写诗填词,留下了《眉绿楼词》八卷。同治十一年七月初四(1872年),远在宁波的顾文彬思念苏州的友人,写了首《奉怀俞荫甫》诗:“东望乡关忆故人,传钞社稿剧清新。碧云红叶山游剡,白露苍葭水阻泰。远道诗筒欣可接,新凉灯火喜相亲。西泠旧有诛茅约,问字亭边愿卜邻。”初五、初六接连两日,顾文彬和俞樾韵写了两首诗。题匾写记、诗词唱和是文人雅士的交流方式,有了他们的高雅,便有了鲜活如昨日的过往烟云。怡园的来龙去脉及园景园貌自然非常重要,而俞樾是最合适的人选,去年十月俞樾曾应盛康所请为其写下《留园记》,园林的历史就这样在士绅交游的雅趣中被生动地记了下来。道“兹园东南多水,西北多山。为池者四,皆曲折可通。山多奇峰,极湖嵌之胜。方伯手治此园,园成,遂甲吴下”。

俞樾无钱印刻《湖楼笔谈》 写信向顾文彬拉赞助

然而穷书生除了满腹学问之外,始终为钱所累,其所居住的曲园还是靠亲友们资助建造的,而今出书还是缺钱少金。顾文彬的个性豁达大度,热衷公益,一生助人无数,何况是出书这种雅事,接到信后的第二天就登门拜访俞樾,当面答应资助《湖楼笔谈》的出版。顾文彬与俞樾相十岁,都是进士出身,前者是仕途顺畅的朝廷大员,后者是被老师曾国藩称为“拼命著书”的学者。一个坦率地求援,一个热情地资助,从以后两人的交往看,他们的关系相当不错。

过云楼代楼主顾文彬(1811年~18),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庵。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等职,在浙江宁绍道台的位子上请病回到苏州颐养天年。在人生最惬意的十多年里,他与苏州士绅们交游频繁,一度与李香严、吴云、沈秉成诸人举行真率会,诗酒酬唱,游园赏画,逍遥自在。顾文彬与俞樾的交往没有与上述诸君那么密切,但留下的文字可以追寻当年的往事和友谊。

顾文彬于同治十年过完春节就到宁波任职,在杭州拜会上司期间,就与朋友在杭州游览四面楼,顿觉此楼与“意欲造之过云楼同,可谓先得我心。四面天井甚宽,皆环以太湖石,凿池两处,又有回廊亭榭点缀,即此工程非数万金不可,非我之力所能为也”。

同治十年正月十四日(1871年),顾文彬刚从京城归家不久就收到俞樾的求助信,原来他想印刻《湖楼笔谈》七卷,却囊中羞涩,直言需要费用五十元,请顾老兄赞助一下。

俞樾(1821年——1907年),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罢官后移居苏州,潜心学术研究,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等,可谓博大精深。

虽然一时能力有限,但这个梦想始终萦绕心头俞氏对怡园的评价既有主观上肯定好友所造园林的美意,更多的是客观描述,就如他所言“攀玩终日,粗述大概”。怡园与俞氏的关系还在延续,1987年“梅花厅事”匾由俞樾的曾外孙许宝骙补书,现挂在锄月轩内,下方则是俞樾的《怡园记》。。随着他日渐厌倦官场的心情,急于想回家归隐,其子顾承响应父亲的,在苏州觅地造园。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初四日,当他得知告病辞职的申请得到皇上的批准,立即赋诗一首:“感荷君恩疾许移,欢然喜气上双眉。始知襄宦辞官日,宛似顽童放学时。”

俞樾在《怡园记》中开门见山地说:“顾子山方伯既建春荫义庄,辟其东为园,以颐性养寿。是曰‘怡园’。”他从入门“看到子孙”写起,经“舫斋”“松籁阁”“面壁”,南行见到园中精舍“碧梧栖凤”,折向东边有梅树环绕的“梅花厅事”“藕香榭”……花木扶疏,亭台楼阁,荷池石屏,曲径通幽,美不胜收,写道“兹园东南多水,西北多山。为池者四,皆曲折可通。山多奇峰,极湖嵌之胜。方伯手治此园,园成,遂甲吴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