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名句 浣溪沙纳兰性德名句

高职单招 2025-01-14 20:55:22

纳兰性德《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原文: 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版近代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词手”。本一)

纳兰性德名句 浣溪沙纳兰性德名句纳兰性德名句 浣溪沙纳兰性德名句


纳兰性德名句 浣溪沙纳兰性德名句


纳兰性德名句 浣溪沙纳兰性德名句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版本二)

翻译 黄叶和青苔铺满了回去的路,原来我们相约幽会的地方如今在哪里?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高高的树木萧萧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回去的路,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注释 1屧粉衣香:这里代指所怀念之情人及与之幽会的地方。屧(xie),本意为鞋子的木底,此处与「衣」字皆以衣物代指情人。2「秋月句」:清朱彝尊《转应曲》诗句:「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3木叶:树叶。 4「残月」句: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又见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之情,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想到曾经与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这条充满回忆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却只有无尽的怀念,胸中充满惆怅。暮雨潇潇,秋风乍起,「秋风秋雨愁煞人」,吹得去这般情思,这首词写得细致清新,委婉自然。委婉自然外,还有另一特点,纳兰的词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现的情感也是「愁」,这首词的写法,是要写愁而不直接写愁,而通过其他意象的状态来体现这种情感。

这首词化用了前人的许多意象以及名句,使这首词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觉。如「木叶」这一经典意象最早出于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意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凉,十分适合抒发悲秋的情绪。「晓风残月何处」则显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半西风吹去」又和辛弃疾的《满江红》中「被西风吹去,了无痕迹」同。

这首词和纳兰的其他词比起来,风格相同,仍然是婉约细致。这首词几乎每句都有不同版本,如「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晓风残月何处」一作「展粉衣香何处」,「消息半浮沉」又作「消息竟沉沉」。且不谈哪一句是纳兰的原句,这考据,现下还难以确定出结果来,但这恰好给读者增加艺术对比的空间。比较各个版本,就「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两句来看,「黄叶」和「木叶」二意像在古典诗词中都是常见的,然就两句整体来看「木叶纷纷」与「黄叶青苔」,在感知秋的氛围上看,显然前者更为强烈一些,后者增加了一个意象「青苔」,反而导致悲秋情氛的减弱。「晓风残月何处」与「展粉衣香何处」则可谓各有千秋,前者化用了柳永的词句,在营造意境上比后者更有亲和力,词中也有悲哀的情感迹象;「展粉衣香何处」则可以在对比下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也能增强词的情感程度。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这首词流传有两个版本,版本一在《纳兰信德全集》、版本二在《纳兰词全编笺注 》有收录。该作品于纳兰性德随扈出巡南北,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期间。具体时间在1682年秋(康熙二十一年),作者在外忙于大事,无法和自己心爱的人团聚,恰巧又处于秋季到来的时节,看着眼前的秋风吹落一朵朵的黄叶,心中愁苦,思念佳人之情顿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愁」,抒发对佳人的思念,写出了这首词。 诗词作品: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诗词作者:【 清代 】 纳兰性德 诗词归类: 【写雨】、【抒情】、【思念】、【愁绪】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抒发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

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陈梦渠:纳兰词最重名句效应,若之于全词,未必人人都知之。如:「临来无限伤心事。」又:「当时只道是寻常。」又:「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谁道飘零不可怜。」又:「人生若只如初见。」于白话文情感中皆可朗朗上口。然全词如何,读者未必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长相思》

纳兰容若的名句“堵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包含哪些有趣的小故事?

一生一代一双人南乡子,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他对这位妻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

堵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优患困穷而志不屈。”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原文译文赏析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清代:纳兰性德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译文】

多情的明月应嘲笑我的无情,嘲笑我辜负了她对我的柔情痴心。如今她已离我远去,我只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前行,独自一人悲伤地吟唱。

近来不敢提起当初的事情,那时我还和她情投意合、相亲相爱。月光凄开篇之笔“明月多情应笑我”,几乎令人惊艳。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会笑我此时的孤单落寞,辜负春心。等读到“独自闲行独自吟”这一句,这样的意兴阑珊、茫然心绪,描摹与叙说近似白话,朴实自然可谓独步天下了。浅,灯光暗淡,远去的情人就像梦里悠悠飘去的一朵白云,无处追寻。

多情应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兰襟:芬芳的衣襟。比喻知已之友。

【赏析】

纳兰不仅看重爱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贵不骄,处富能贫”,短短一生中结交了不少朋友,说他“结遍兰襟”也不算夸大。他的老师徐乾学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道:“子之亲师,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烂。寒暑则移,金石无变。非俗是循,繁义是恋。”该词上片写出词人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怅然若失的心态。下片描写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妾侍沈宛的怀念之情。

自古多情的人总是空惹烦恼,所以纳兰的一方闲章刻上“白伤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给自己带来失落、烦恼和惆怅。正是这种失落哀伤之感使他“近来怕说当时事”。结句的“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化用了晏几道《清平乐》中的“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人香襟。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却是平白直浅,流畅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优美动人。

该词做得非常细腻,上片写出纳兰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怅然若失的心态。“辜负”、“闲行”、“独自”从这些词语中,能够体会到纳兰内心的和无聊,只有自己吟唱自己的孤独,因为他人不懂。

而到了下片的时候,词人便解释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沉郁的心情,首先是害怕回首往昔,词人害怕提起当日的事情。因为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纳兰面对的回忆不过是空城一座,而词人自己,只有在城外兴叹。这也就是为何纳兰会在月光下愁苦,在灯光下,午夜梦回,依然能够温习往日的岁月。不论这首词是纳兰作给朋友的,还是沈宛的。都是词人发自内心的感慨,细腻单纯,干净得几乎透明。

扩展阅读:众人评说纳兰词

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周之琦: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

陈廷焯: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较东白堂词〔佟世南撰,〕似更闲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余所赏者,惟临江仙〔寒柳〕阕,及天仙子〔渌水亭秋夜、〕酒泉子〔谢却思念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萨蛮云:“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亦凄忱,亦闲丽,颇似飞卿语,惜通篇不称。又太常引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白雨斋词话》

纳兰性德十首让人最有感触的诗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翻译及注释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被酒莫惊春睡重,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画堂春

浆向蓝桥易乞,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虞美人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又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这是李清照在青州隐居时的事,夫妻两人闲暇时爱书,一人说一,另一人说这是某书某页某行,说对了,奖励一杯茶.李清照"性偶强记""中即举杯大笑",结果茶泼到衣服上,奖品也没了。作者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折技花样画罗裙。

又(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见人羞涩却回头。

又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鹧鸪天离恨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荷叶杯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天仙子

纳兰性德 《浣溪沙》的名句?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终古闲情归落照,

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释

(1)古北口: 长城的重要关口,地势险峻,在今密云县境,为与东北往来的必经之路。

(2)落照: 落日之光。 《洛阳长句》:“桥横落照虹堪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浣溪沙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3)游丝: 飘动着的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蛛丝。 《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请问纳兰性德《生查子》和温庭筠《南歌子》这两首诗的意思。谢谢。 是写男女之爱的么?

出处: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生查子》词是一首颇有韵味的咏愁佳构。在纳兰性德之前的词作已有不少咏愁名句。南唐后主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把愁写成可用刀剪之物,想象奇妙;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与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候馆梅残”),均以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愁之长; 宋代词人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水边沙外”),于夸张、比喻的结合中表达了愁之多、愁之深;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则于夸张与比较中衬出了愁之多、愁之重。如此佳句,不胜枚举。尽管有大量佳句在前,但纳兰性德填词咏愁,却能不落窠臼,而匠心独具。他虽为堂堂大丈夫,却是个善于刻画女子形象、抒发女子愁情的大家。其笔触之细腻、传神,丝毫不让宋代号称“压倒须眉”的“巾帼” 李清照。这首《生查子》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生查子》,词牌名。原出唐教坊曲。旧说“查”为古“槎”字,《生查子》词名取自汉代张骞乘“槎”(木排)去天河之传说。又名《楚云深》、《梅和柳》等。纳兰性德以《生查子》词牌填了5首词,此处所选的是其中的首。

词的上阕,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采用的是一组颇似现代电影艺术中的特写镜头。开篇推出的是一个女子的长裙之特写镜头:“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东风”,即春风;“湘裙”,指女子的长裙,“衩”为衣裙下边的开口。这里,词人以“东风”交代季节——春天,并以“不解愁”、“ 偷展”等字加以状写,使之人格化,著上了人之感彩,从而,在不经意间映衬出了女子的“愁”。继而,由此镜头叠化出一个女子背影纤腰的特写镜头:“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纱笼”,系一种以纱制成的罩子,用以罩在熏炉外面。夜间,一个女子孤零零地背立在纱笼边,熏炉的火光映出她“纤腰”的身影。这一特写镜头,显现春夜一女子之背影,突出其“纤腰”,包孕了这样的潜台词:此女子,愁情深长。何以见得?她独自一人,夜而不寐,必有心思。其心思何在?这从首句“东风不解愁”可推知她心中含愁。何愁之有?从其腰肢纤细的背影,读者自可领悟到此乃相思之愁情。宋代词人柳就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竚倚危楼风细细”)的名句吗?纳兰性德也有“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相见欢》)之词句,可参读。

词的下阕,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仍是一个个相连接的镜头。首先,推出的是沉香燃尽一刹那的镜头:“爇尽水沈烟。”沉香之烟是袅袅升腾的,由此,又引出了另一个镜头:“露滴鸳鸯瓦。”镜头之间的切换自然,也让人一目了然。“爇”,燃烧之意;水沈,即沉香; “ 鸳鸯瓦”,指成对的瓦。这两个镜头,承接词的上阕,勾勒女子所处的环境,进而衬托其愁情。“爇尽水沈烟”, 沉香已燃烧尽了,烟也散失了,照应上文的“纱笼”,暗示此女子夜间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不寐时间之久。“露滴鸳鸯瓦”,露已生成,滴在成对的瓦上,暗示夜已很深,更见出此女子不寐时间之久,从而,进一步地渲染其愁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情之深、相思之苦。“鸳鸯瓦”成对,而人不成双,怎不令人倍增愁苦?唐代诗人白居易便有“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长恨歌》)之诗句。词至此,已颇有境界,而词人似乎并不满足,又于词的卒章处摇出一个“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的镜头。宋代诗人苏轼《雨中看牡丹》有“清寒入花骨,肃肃初自持”之诗句。纳兰性德以花骨比喻女子弱骨,此女于樱桃花下,与花香颇为相称。在词人的笔下,此女子与花融为一体,其相思之愁情也随着镜头的移动越旋越深。词人另有“瘦骨不禁秋,总成愁“(《昭君怨》)之词句,似乎可视为“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之注脚。

纳兰性德的这首《生查子》词,写的是女子相思之愁情,虽非重大题材,但并不影响其审美价值。因为它以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镜头再现了一个春夜不寐的女子形象,且以“东风不解愁”与“露滴鸳鸯瓦”等作衬托,以“花骨为比喻,将女子的相思之愁情写得真切动人,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原载《语文月刊》)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天若有情天亦老

【注释】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唐代诗人李贺所创作的诗词名句,出自《金铜仙人辞汉歌》,句意为: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该句被后人衍生为成语,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的无情。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解释: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的,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发出的意兴和情怀。《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