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的麦穗课文

高职单招 2025-01-04 10:18:38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的麦穗课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的麦穗》课文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的麦穗课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的麦穗课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的麦穗课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的麦穗课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的麦穗课文


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的呢?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的麦穗》课文简析

《的麦穗》是小学语文第12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们摘一个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全文共7节,可分为3段:段(第1节)写苏格拉底要求们去麦地里摘一个的麦穗;第二段(第2—6节)写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训 ;第三段(第7节)写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们所悟出的道理。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课时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主要理解课文内容。这里主要讲第二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的麦穗》课文习题

一、听写词语: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张:①展开,打开; ②铺排,陈设; ③看,望; ④量词。

张牙舞爪( )东张西望( )张灯结彩( )

2、失:①丢;②没有掌握住;③没有达到目的;④错误,疏忽;⑤改变常态。

错失良机( )失火( )失声痛哭( )

3、饱:①满足了食量; ②饱满; ③足足地,充分; ④满足。

一饱眼福( )饱经风霜( )吃饱肚子( )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 )风细雨 ( )( )如生 改恶从( )盛气( )人

( )峰突起 ( )( )私语 ( )疲力尽 一望无( )

1、写景的:

2、写人物动作的:

3、写人物神态的:

四、在下列句子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孔繁森( )离开了我们,( )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 )明天下大雨,我们( )要去参观纪念馆。

3、这道题他( )不会做,( )他没有认真思考。

五、选择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

a、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c、三、四个红领巾从前面走了过来。

d、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丁,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

2、和“追求应该是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内容表达不相一致的是 ( )

a、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b、时间给勤勉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的人留下空虚和懊悔。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d、沿着“等一等”这条路,就会走进“事无成”这间屋。

六、修改病句(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老师表扬张明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

2、李谷一的歌唱得天花乱坠。

3、有些豺狼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

4、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5、“你看,”她平静地说,“多么美丽的一幅画卷啊!”

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练习:

①苏格拉底对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的,( )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碰见了,( )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②苏格拉底的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 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 。当然,追求应该是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一组反义词。

3、选文中苏格拉底说的话仅仅是教导们摘麦穗吗?如果不是,请找出能体现他用心的一个句子写下来。

4、选文第②节中“眼前的一穗”是指 ,“的追求”则指 。

5、“追求应该是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猜你喜欢:

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的麦穗

2.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

3.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明天我们毕业

4.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广玉兰

5.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三打白骨精

2020年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第16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表里的生物》 ,主要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鲁滨孙漂流记的细节描写有哪些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中的细节描写有:

1、没有住所。他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2、没有食物。依靠自己畜养种植提供食物。

3、遇到野人。勇敢地与野人战斗,救下了“星期五”。

六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这篇课文一共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一件幼稚可笑的事情,他认为钟表里有一个生物,因为它会发出“嘀嗒”的声音,他也相信钟表里有一个蝎子。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冯至,现代诗人、翻译家、。通过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这个文中的“我”是一个天真幼稚,富有幻想,充满好奇,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孩子。

《表里的生物》课文配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6课《鲁滨孙漂流记》原文

知道鼓励您使用附件功能解决当前问题

上传有效附件后回答被采纳,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提问者悬赏10(财富值+经验值)

未上传有效附件但回答被采纳,系统奖励2(财富值+经验值)+提问者悬赏10(财富值+经验值)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课《的麦穗》中心思想 急?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讲述苏格拉底带领去一片麦地里寻找一颗的麦子,但他的走到了尽头,仍然两手空空,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的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人见到了一个饱满的“麦子”便摘下了它.而有的人却错失良机,东张西望,追求的.不过,把眼前的“麦子”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在的.,10,有人见到了颗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了它;而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1,本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们摘一个的麦穗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1,我懂得了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是实实在在的,才不会错失良机,虚度光阴,一事无成。我还想到了我们下棋时,每个人都想获得胜利,但走好每一步棋,把握好每一步棋给你带来的好处,不论成败输赢,但求步步精彩,走好每一步棋,就能取得后的胜利。...,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讲述苏格拉底带领去一片麦地里寻找一颗的麦子,但他的走到了尽头,仍然两手空空,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的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人见到了一个饱满的“麦子”便摘下了它。而有的人却错失良机,东张西望,追求的。不过,把眼前的“麦子”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在的。

有人见到了颗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了它;而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1,要抓住世纪,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太贪图个人利益,不要象猴子找芝麻,找到芝麻看见西瓜,结果却一事无成.,0,

的麦穗

《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的一篇课文。

《的麦穗》这篇课文讲述了苏格拉底让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个的麦穗,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的一篇课文。

人生经历着无数次选择。选择前,我们要慎重。选择时,我们要果断。选择后,我们要淡定。世界精彩纷呈,充满。一定还有很多更饱满的麦穗出现,但请不要轻易抛弃你手中的这个麦穗,因为只有它才是实实在在属于你的。

《的麦穗》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的大半部分内容是在讲述一件事,苏格拉底让们去麦地里摘一个的麦穗。从摘麦穗的缘由到们如何摘麦穗,直至摘的结果,交代得完整而具体。但作者并非就是为了告诉读者这么一件事,而是利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人生旅途中应如何对待机遇的一个道理,像这样由事及理便是缘事说理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的主旨在于说理,但却不吝笔墨地要把事情写生动、写具体。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丰富读者的感受,为所要揭示的道理提供有力的支持,使人对文章所揭示的意义深感“言之有理”,不觉得空洞。

像这篇文章正是这样,当读者为苏格拉底的摘麦穗的故事而感觉生动之时,作者在后一节借悟出的道理给了读者以感触——人生也如在麦地中行走一般,不能错失良机。

以上内容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