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近十年,从来没有单独讲过“游记”单元。在初中教材中游记的数量并不多,本单元安排了四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记这一文体。
壶口瀑布作者游踪(壶口瀑布作者游踪图怎么画)
壶口瀑布作者游踪(壶口瀑布作者游踪图怎么画)
壶口瀑布作者游踪(壶口瀑布作者游踪图怎么画)
壶口瀑布作者游踪(壶口瀑布作者游踪图怎么画)
讲《壶口瀑布》之前,先学生把握游记三要素: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所见,作者的所见所闻,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说实话,刚开始读《壶口瀑布》的时候,真的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怎么给学生讲。教参,基础训练等资料翻了几遍,又听了网上同步课堂的两节课,课时还去听了同事的课,之后自己又静下心来慢慢梳理,终于有了一些头绪。
紧密结合课后题,联系游记特点带领同学们完成了几个问题:两次到壶口不同的景物及特点,写景的角度,语言的赏析,作者的感受。
作者的感受包括三个类型:观景的直接体验,由景物引发的感想,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彩的思考。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重在理性的思考:赞美黄河柔中带刚,蕴蓄着无尽的力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未经磨难不成才,黄河的个性也是在巨石的逼迫抵拒中铸就的。
联系之前的课文和生活实际教育孩子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下到沟底等。《壶口瀑布》一文,作者梁衡的游踪顺序是,下到沟底,走到河心,向上游看去,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于是洪流向两边涌,我再仔细观察脚下的石,这样的游踪梳理,学生很容易发现这篇游记的特色。
《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水的游记。作者梁衡调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
梁衡
梁衡是的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科普作品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历任《》记者、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日报》副总编辑、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数理化通俗演义》;三部曲《没有的角落》、《绿叶的脉络》、《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雄》、《当代散文名家文库——粱衡卷》。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上引起较大反响。
壶口瀑布的作者是梁衡,《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水的游记。 作者梁衡调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梁衡,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8年毕业于大学。散文家、学者、记者、理论家、政论家和科普作家。
拓展:代表作和入选教材作品有:《大无大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科普作品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荣获第六届范敬宜教育奖。现任代表、大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作者的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游踪既可以是实录游程,也可以是视角的变换。它是游记的线索。
作者的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它是游记的主体。
作者的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起的所思所想,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
文学赏析:
《壶口瀑布》是上海市语文课本第十五课的课文以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课,作者为梁衡。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形状、态势以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本文在用词方面也十分准确,如“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句中的“凝重”“猛烈”二词,把黄河奔腾至此,从河床跌入了深谷,那种惊人、磅礴之势,写的生动准确。
一是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二是结尾的巧妙联想。文章借助议论、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壶口瀑布》作者第二次看黄河,选了个枯水季节。是按移步换景,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游览经历。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威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