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高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到2018年,就要分省份逐渐开始不分文理科1、一般来说,高考有大年和小年的规律,大年和小年一般以年为单位交替出现,到了高考大年,录取分数线高,高考难度大,到了高考小年,录取分数线较低,高考难度也比较小,而今年就是大家说的高考小年。了,所以你要复读的话,就要好好把握这一次机会了。
2017年高考广东预测 2017年广东高考题
2017年高考广东预测 2017年广东高考题
2017年高考广东预测 2017年广东高考题
另外,关于复读的话,给你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适合选择复读。高考成绩过高或过低的考生,复读效果均不太明显。考生须认真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复读。没人敢保证复读后的成绩一定能提高。选择复读,就得做好考得一次不如一次的9.《石钟山记》(苏轼)心理准备。
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复读:生理、心理或涂错了卡、漏做了题等原因导致发挥失常的;平常学习态度不认真和学习方法不当的;报考志愿失误的等。而不适合复读的,则包括分数过低或过高;遇到大考容易紧张的考生;自我约束力较的考生,这类学生成绩很难提高,复读的意义不大。
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要不要复读。
2017年广东省高考考生报考总人数75.7万人。比去年增加1.1万人。据相关人士透露,随18.《石头城》(刘禹锡)着政策的放开,今年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俗称“异地考生”)人数较去年有了明显增加,预计在去年的9000多人基础上翻番。
2016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73.3万
2015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75.4万
2015年广东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75.4万多人,与2015年基本持平。广东省共有5万多人参加艺术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术科统考,其中美术4.3万多人,音乐8千多人,考生人数与2014年基本持平。
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较2013年增加27万人,增幅3%。其中,2014年广东普通高考报名人数达75.6万人,占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的8%,继2013年后再次成为高考大省。
1、2023年高考人数会增加还是下降 2023年高考人数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不会下降很多。2023年高考还没有报名,根据最近几年的报名人数,2023年预计高考人数在1100万左右。具体还要以当年实际情况为准。
2023年高考还没有报名,根据最近几年的报名人数,2023年预计高考人数在1100万左右。
2、历年高考人数 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193万、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078万、2020年高考人数为1071万、2019年高考人数为1031万、2018年高考人数为975万、2017年高考人数为940万、2016年高考人数为940万、2015年高考人数为942万。
3、今年高考的四大变化 一、高考人数可能会再创新高
近些年来,高考人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两年,高考人数呈现断崖式激增。2021年高考人数为1078万人,而2022年高考人数则达到了1193万人,比2021年增加了115万人,也创造了高考人数历史新高。依照这样的增长趋势,2023年的高考人数多半不会下降,只会比2022年更高,甚至可能突破1200万人。高考人数增加,也代表高考的竞争更加激烈。
不过,面对高考人数的增加,我认为,考生需要有危机意识,但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高考人数增加的同时,各地各校也出台了很多扩招政策,录取率也只增不减。
二、卷面内容变化
2022年 9月15日,召开了发布会,发布会上,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现行教育考试制度加强了教考衔接着重考查学生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也就是说,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卷面题目可能会更加灵活,更侧重考察考生的思维敏捷度和应用能力。不过,考试题目再怎么灵活,也不会脱离教材,考生只要夯实基础,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多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
语、数、英学科的变化
1、语 文
01单元变化
语文旧教材主要按照文体来组合单元,过去必修册单元是诗歌,该单元所有篇目都是现代诗。而新教材采用双线组元,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另一条线是以任务群学习来组元,每单元入选篇目的体裁多样,多篇成课,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这种编辑模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梳理和比较中开展深度学习。
另一个突出变化是,新教材要求考生阅读整本书,体现了对深阅读的重视,考生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前不要求背诵的的课文,新教材要求背诵,例如【过秦论】;在高考补习阶段有两本书是必读的:《乡土》、《红楼梦》;选择性必修1阅读经典文学名著节选【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2023年高考背诵篇目
必修10篇
1.《论语》十二章
2.《劝学》(《荀子》)
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5.《师说》(韩愈)
6.《阿房宫赋》(杜牧)
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9.《赤壁赋》(苏轼)
10.《项脊轩志》(归有光)
选修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2.《报任安书》(司马迁)
3.《过秦论》(上)贾谊
5.《陈情表》(李密)
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10.《登泰山记》(姚鼐)
2.无衣《诗经》
3.氓《诗经》
5.《短歌行》(曹)
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9.《山居秋暝》(王维)
10.《蜀道难》(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2.《将进酒》(李白)
19.《李凭箜篌引》(李贺)13.《燕歌行》(高适)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20.《菩萨蛮》(温庭筠)
21.《锦瑟》(李商隐)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23.《望海潮》(柳永)
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夜记梦》(苏轼)
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7.《登快阁》(黄庭坚)
28.《鹊桥仙·纤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云弄巧》(秦观)
30.《声声慢》(李清照)
31.《书愤》(陆游)
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37.《贺新17.《登岳阳楼》(杜甫)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39.《长亭送别》(王实甫)
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03语文生活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打造了实践性课程和活动课程。新教材还增加了很多综合活动,更加注重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04应对策略
1.在学习的过程中,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整本书阅读”单元,适应新增的单元。
2.注重语文实践性的落实,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来应对高考语文的命题转向。
3.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跟生活联系紧密的任务,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不能靠刷题来提高语文素养。应加强阅读,特别是加强深阅读,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加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此外,学生应积极地投入到实践课程之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数 学
01选修不作高考内容
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呈现载体,在结构及内容方面,按照课标的要求做了调整。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将它们贯穿于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另外,选修课程不作为高考内容,不分文科和理科,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
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更注重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结构和内容更趋合理。例如,新教材删除了算法初步的内容,立体几何里的三视图、概率里的几何概型等也一并删除。此外,还有一些内容做了调整,如数学归纳法不再作为高考考试要求。
当然,数学新教材里也新增了一些内容,如概率统计里边新增了有限样本空间,还有百分位数,复数增加了三角表示式(选学)等。
新教材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新教材通常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更多源于实际生活的案例。
1.必修册的教学内容其实与改革前的内容与顺序基本一致,必修册将原版人教A版教材中的必修一、必修四的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以及必修等式部分合在一起,还将命题、常用逻辑用语原先出自选修的内容合并成册的内容。
2.必修第二册的内容也融合了原先人教A版中必修四的向量部分、必修二的立体几何初步以及必修三的统计与概率部分,同时还加入了原先在选修出现的复数部分,从新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原先三视图以及程序框图部分已经删掉,现在只是给大家介绍直观图的概念。
3.选择性必修册可以明显感受到,新教材的编写者将有关坐标系以及解析几何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而且这一册的难点和重点为计算,难度相对必修内容,有所上升。
4.必修第二册内容相对少一些,只有两章,所对应的内容是数列与导数的相关知识,这一改革还是很重大的,将原本必修五的数列部分直接划入选修模块,并且和导数合并为一册。原先选修中的数学归纳法证明也合并到数列模块中。
5.选修一册主要内容是计数原理与概率,还有一小部分是线性回归方程,其实总体的要求是想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在之前一直宣传的数学建模,也在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中出现,说明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方面的能力。
04应对策略
1.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尽量当堂弄懂上课内容,学生平时多深入思考,有问题及时解决。
2.教导学生掌握研究高中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复习完每章节内容后,还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注意做好知识和方法的梳理,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不断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3、英 语
01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提高
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一方面反映当代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另一方面,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外文化、增加经典文学语篇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
02单元变化
新教材在词汇量的要求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新教材重新划分和确定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单元主题和顺序。
同时,新教材提供了初中高中衔接单元,对基本句型、语音拼读规则、语法知识等进行了复习,帮助学生完成过渡。在设计单元框架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板块,如主题页、语音板块、视频板块和拓展性阅读等。
03应对策略
1.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加强文本解读的能力。过去教学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关注度高,今后则要求从语篇的高度去理解词汇和语法的运用,不再看重机械地记忆词汇、讲解语法,而是基于文本分析,去学习词汇和语法在语境当中的使用,并做好主题意义探究。
2.除了学好教材,老师还要指导或带领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尝试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包括文学名著的原著或者简写本,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
————————————————————————————
4、选科的变化 2023年考生在志愿填报时,仍然适用《2020版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部分专业继续适用“3门科目1门选考即可报考”和“2门科目1门选考即可报考”这个规则,但2024年选科要求就会发生变化,很多理工类专业可能会要求“物理+化学”,而医学类专业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则对“化学和生物必须同时选择”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一点其实对2023年大部分考生都不会产生影响,但是会对2023年高考之后想要复读的考生产生影响,原本2023年可以报考的专业,复读一年之后可能就无法报考了。对于这一点,我建议,有明确专业意向的考生,尽量在2023年高考中发挥自己的水平,不给自己留遗憾。
1、试题高度灵活多变,低效率大量刷题没有效果
虽然高考试题命题始终坚持稳中有变的原则,似乎稳定是主流,其实变化无处不在。高考命题坚持能力立意的原则,也就是题目必须要考查学生真正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能否把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而这里所说的能力,指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吃透本质,懂得规律,这自然是个很高的要求。
未来通过刷题来取得高分的途径只会越来越难。
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这是高考题的命题原则。遗憾的是学生普遍没有重视,认为课本实在太简单,和高考真题完全没法比。如果研究历年高考真题,会发现有一些题目直接源自对课本题目的“改造”,这个改造的过程,体现的是提高综合性,设问方式更加灵活。
为此,是否有必要在平时学习中研究课本?有必要,而模仿高考命题方式,对课本题目进行改造,是最为高效的方式。对于一个学生,能自己命题,必然是高水平的表现,就像对于学习文言文,的方式自然是自己能写出文言内容。
3、高考题不仅“难”,而且还“麻烦”
所谓的麻烦,指的是那些考生觉得不难,审题容易,可是要真正解答起来才发现,计算量非常大,步骤非常繁琐,几乎很难最终算出来;类似的情况在物理、化学上也会有。高考题为何计算量很大?这其实是命题的用意之一,就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遗憾的是 ,很多学生平时不重视解题过程,以为那样可以节省时间,导致基本运算能力很弱,考场上低级失误频发。
这说明,高考不仅仅考能力,还考查习惯与心理,只有在平时学习中认真解答每道题,写出完整的过程,对基本运算重视起来,才能确保看似简单的题目真正简单。
天啦如果有这功能我还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吗?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不过一般来说就是16年考试比较难,17年会相对简单,这个要诗词曲40篇看出题2023年高考的学生,应该是2005或者2004年出生的。根据我国人口出生数据,当年出生人口在1700万左右,读高中的比例大约50%,可以推算2023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在850万左右。老师啊,万事都在变化,唯变不变,你能改变的就是你自己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的,无论怎么变化,你都可以适应,提高自己最重要
广东省2023年高考人数预测为78.5万。
7.《六国论》(苏洵)由于广东省2023年高考人数暂未公布,因此我们可以参考往年数据。2022年广 东进行夏季高考报名的人数为70.23万人; 2021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为78.3万人,2021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为78.8万人。
4.《礼运》(《礼记》)根据历年来广东高考报名人数来看,预计高考报名人数呈上升趋势,预计2023年广东进行高考报名的人数为78.5万左右。
广东省高考人数预测只是根据历年高考报名人数推算出来的,仅供大家参考,实际高考报名人数以发布为准。
2023年高考时间安排一览:
2022年我国广东省的高考时间是: 6月7日、6月8日、6月9日,具体考试科目安排如下:
6月7日 上午9:00-11:30: 语文;下午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上午9:00-10:15: 物理/历史;下午15:00-17:00: 外语。
6月9日 上午8:30-9:45: 化学; 11:00-12:15: 地理;下午14:30-15:45: ; 17:00-18:15, 生物。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信息通知,所有2023应届高考生应严格按照《关于做好广东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粤招 [2022] 6号)要求完成了高考报名。
其中,参加了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考试。其中,艺术类体育类(下称艺体类) ,还须参加广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体类相应术科统-考试。
作为一名专业的高考规划师,可以给你提供一点建议如下:
具体篇目如下(2023年广东高考60篇):总体原则:一硬三软加牵引
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所谓一硬,高考分数是也,有了高考分数和排名,定位到有可能被录取的目标区间;
所谓牵引,指对未来的规划和家庭能够提供的就业资源。
以上为高考志愿选择的标准,自主知识产权,希望能够帮到你。
根据开会所知,2017年不会有大的变动,现在高二的这批学生,教材没有变,估计2017年的高考内容也不会变。2015级入高一的这批学生还在用粤教版,可以推知,到2018年,广东的高考内容和方法不会大变。要变也只是分数的增减,根本就没有意义。所以是不变应万变。
3.重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方面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高考试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象出数学问题。你放心复习,还有两年时间,努力学习,祝高考成功。你这么早就关注,相信你也一定会成功。
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广东省高考考生报考总人数75.7万人,比去年增加1.1万人。
2014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75.6万广州市2017年普通高考于昨日下午顺利结束。两天的考试过程安全平稳,无重大考务,实现了“平安高考”目标。
大部分地区的本科预测分数线在430分左右。类似于河南、广东等这类高考大省本科的录取分数线,可能相对来说会高一些,达到450分左右。
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如果广东的高考没有明显变化,高考分数线也不会有太大变化。根据近年高考录取分数线,2023年广东省物理本科分数线预计为447分,历史本科分数线预计为460分。
02新增内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 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
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高考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心态。充分了解高考有关政策和注意事项,熟悉答题规范性要求,以良好心态参加考试。
2、牢记考场安排。我省高考采取“3+1+2”方式,考试期间需要变换考场。请牢记各科目考试时间和考场更换情况,以免迟到和走错考场。
1、广东省高考志愿为平行志愿,分为两个志愿组,考生填报志愿时每个院校之间应该设置合理的分数梯度。
四、为什么高考题越来越难?2、对于可以填报七个院校的志愿,每个院校分数梯度可以控制的少一些,在3-5分左右。而对于填报三到五个院校的志愿,可以掌握在5-6分之间。
广东省2023年高考人数预测为78.5万所谓三软,城市、院校、专业。城市关乎生活和就业以及深造,院校考量校内外教学资源以及行业资源,专业由自身的性格爱好特长天赋决定。。
扩张资料: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6年,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2017年4月7日、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02部分内容删减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2022年,发出《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2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