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选项,保温,导致读出的温度偏低,△一、中和热:t偏小了
四川省高考考中和热实验吗_四川中考学校
四川省高考考中和热实验吗_四川中考学校
四川省高考考中和热实验吗_四川中考学校
B选项,读数偏低,温度也就偏低了
C选项,看不出有什么影响,是不是损耗和保温问题?如果没有这些因素,是没有影响的
D选项,温度计测温的地方粘了NaOH,然后测HCl温度,会有中和热影响,导致测出的HCl的初始温度偏高,导致△t偏小
选偏小的选项的话应该是ABD
太长了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2.化学用语的使用
3.阿伏加德罗常数
4.常见计算小规律(一)
5.常见计算小规律(二)
6.常见计算小规律(三)
7.无数据计算题
8.电子守恒法解题
9.气体密度、压强与体积
10.气体体积有关计算
溶液
1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2.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
13.溶液浓度与密度的关系
15.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
16.微粒半径的比较
17.“10电子”微粒小结
18.“18电子”微粒小结
19.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20.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21.元素推断题的“题眼”(一)
22.元素推断题的“题眼”(二)
23.推断元素化合物的规律(一)
24.推断元素化合物的规律(二)
26.推断元素化合物的规律(三)
26.推断元素化合物的规律(四)
27.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一)
28.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二)
29.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三)
30.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四)
31.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五)
32.书写粒子的电子式
33.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
34.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化学反应与能量
35.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36.氧化(还原)性强弱判断(一)
37.氧化(还原)性强弱判断(二)
38.歧化(归中)反应规律
39.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41.吸热反应小结
4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3.熵变和焓变
44.盖斯定律
46.电极不同,电解各异
48.电解的原理
49.铅蓄电池
50.燃料电池
52.串联电路电解溶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平衡
54.化学反应速率
55.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56.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57.等效平衡(一)
58.等效平衡(二)
59.等效平衡(三)
60.等效平衡总结
62.转化率和百分含量
63.离子共存(一)
64.离子共存(二)
65.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
66.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二)
67.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
6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四)
6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五)
70.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六)
71.根据酸性顺序书写方程式
7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73.酸碱质子理论
74.根据酸碱pH,求体积比
75.弱电解质发生的反应
76.水的电离平衡
77.盐类水解
78.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一)
79.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二)
80.沉淀溶解平衡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金属元素
81.Na2O、Na2O2性质比较
82.CO2、H2O与Na2O2的反应(一)
83.CO2、H2O与Na2O2的反应(二)
84.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规律
85.酸式盐规律总结(一)
86.酸式盐规律总结(二)
87.有关Al(OH)3的计算(一)
88.有关Al(OH)3的计算(二)
89.由Al制备Al(OH)3实验方案
90.根据图象求溶液的浓度
.与Fe有关的易错方程式
94.铁中话“特殊”
95.铜的性质
96.金属与酸的反应40.放热反应小结的几种情况
97.金属或非金属置换H2的规律
99.置换反应知多少
100.置换反应的应用
101.氧化物的分类
常见非金属元素
102.氢气的13种生成途径
103.氧气的10种生成途径
104.C与O2的反应规律
105.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反常”
106.硅酸盐工业—水泥
107.硅酸盐工业—玻璃
108.N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109.鉴别溴蒸汽和NO2的方法
110.CO2和NO的混合与Na2O2反应
111.NO、NO2的实验室制法
112.氮的氧化物
113.NH3的性质
11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15.HNO3的性质
116.HNO3浓度与还原产物的关系
117.常见非金属单质的制取
118.H2O2的性质
119.有水参加的化学变化
120.浓H2SO4的性质
121.浓溶液变稀,反应停止
122.SO42-的检验
123.氯水的成分
124.Cl2的实验室制法
125.FeBr2与Cl2的反应
126.六类化合物的失水反应归纳
127.中学化学中密度的七点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28.烃中含碳量规律
129.据烃的通式判断键数目
130.生成羟基的几种方法
131.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33.烃燃烧后体积变化的规律
134.烷烃(基)烯烃异构体的书写
135.苯的同系物异构体的书写
136.官能团的性质
137.有机物的耗氧量(一)
138.有机物的耗氧量(二)
139.石油和煤
140.酚的性质
141.酯化反应
142.连续氧化的反应规律
14155.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易错点辨析3.酯的水解
144.分子量相等规律
145.按要求书写同分异构体
146.有机化学中的无机试剂
147.氨基酸的性质
148.有机化学问题释疑
化学实验基础及其他
149.气体的收集
150.玻璃仪器内污迹的洗涤
151.除杂问题
152.STS选择题易错点辨析
153.阿伏伽德罗常数易错点辨析
154.离子共存与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易错点辨析
学的都会考。
选择会涉及化学与生活(营养物质什么的)电化学,平衡移动,滴定等,大题很固定,有机,有关金属非金属的小实验,工业流程题,实验探究题,目前高考没有太大变动.考的最多的属有机化学,一些重要元素的性质要熟练掌握,推断题的突破口就是这些.
不是有考试大纲吗,再多知识点那么多,但是有些固定考的知识点应该老师都有提到
自己把所学的做好就行,没那么多具体
Q=mcΔt
①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值。Q=(V酸ρ酸+V碱ρ碱)·c·(t2-t1)
②V酸=V碱=A
mL。c酸=B
mol/L
c碱=C
mol/Lρ酸=ρ碱=D
g/cm3c=EJ/(g·℃)Q=E·(t2-t1)·10^-3kJ
③ΔH=-Q/nkJ/mol
其中C>B13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即碱必须过量
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中和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常温常压下,酸和碱的稀溶液反应产生的中和热为△H=-57.4kJ/mol。
中和热的测定: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 2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 2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盐酸温度/℃ NaOH溶液温度/℃ 中和反应后温度/℃
t(HCl) t51.反接电源问题(NaOH) t2
数据处理:△H=-Q/n=-cm△t/n水
其中:c=4.18J/(g·℃),m为酸碱溶液的质量和,△t=t2-t1,t1是盐酸温度与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n水为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忘记了也没关系,
由能量守恒来看,酸和碱都是高能量的物质,中和后产生低能量的物质能量值就以热辐射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即产生了中和热。 Q=mcΔt
①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值。Q=(V酸ρ酸+V碱ρ碱)·c·(t2-t1)
②V酸=V碱=A mL。c酸=B mol/L c碱=C mol/Lρ酸=ρ碱=D g/cm3c=EJ/(g·℃)Q=E·(t2-t1)·10^-3kJ
③ΔH=-Q/nkJ/mol其中C93.“铁三角”关系>B即碱必须过量
(1)中和热---生成一摩尔水的热效应!
(3)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让酸稍过量而碱适量。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强酸和强碱反应前的总热量大于反应后的热量,又因为能量守衡,其值(1)① B;②B、D、F;偏小;(2)①酒精灯;②防止无水硫酸铜在空气中吸收水蒸气使测量不准;③就是所放的热量。
应该是要一次性全部倒入。为了防止酸与碱反应热量的散失影响试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测定
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实验原理
Q=mcΔt? ①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c酸=0.50 mol/L c碱=0.55 mol/L。混合液的质量。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值。(m的质量为所用酸、碱的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需要查阅,Δt可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前后的温度相减得到。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质量可通过量出它们的体积,再乘以它们的密度得到)
因此,上述计算Q的式子可表示为
Q=(V酸ρ酸+V碱ρ碱)·c·(t2-t1)? ②
本实验中,我们所用一元酸、一元碱的体积均为50 mL,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50 mol/L和0.55 mol/L。由于是稀溶液,且为了计算简便,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 4.18 J/(g·℃)
V酸=V碱=50 mL。
ρ酸=ρ碱=1 g/cm
c=4.18 J/(g·℃)
把以上数据代入式②,得出Q的表示式。其中热量的单位用kJ。
Q=0.418(t2-t1)kJ ③
注意:③式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因为反应热是有正负的,中和反应放热,故其ΔH为“-”。中和热是稀的酸、碱中和生成 1 mol水的反应热,而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 反应后生成的水只有0.025 mol,故③式表示的也不是中和热。中和热应表示为ΔH= kJ/mol。
1.搅拌可以让反应充分。
2.保温
3.保温
另:防止电流强度过大。
1,充分混合 促进反应
2,14.有关胶体的知识隔热材料,就像棉花
3,我们做时没有....不知道
阴极电保护金属
阴极电提供电子,防止金属失电子腐(2)一种物质过量是为了保证碱(或酸)能够完全被中和,生成一摩尔水。蚀
(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大烧杯杯口与小烧杯杯口相平;
故为:环形玻璃搅拌器;大烧杯杯口与小烧杯杯口没有相平;
故为:不相等;相等;
(3)①4次温度分别为:345.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4℃,6.1℃,3.3℃,3.5℃,第2组数据明显有误,所以删掉,
温度平均值为 3.4℃+3.3℃+3.5℃, 3 =3.4℃;
故为:3.4;
②0.55mol/L的NaOH溶液50mL与0.25mol/L的硫酸溶液50mL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T为3.4℃来计算,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100g×4.18J/(g?℃)×3.4℃=1421.2J,即1.421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1.421kJ 0.025mol =-56.8 kJ/mol,
故为:-56.8 kJ/mo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