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
望洞庭朗读音频 望洞庭跟读视频
望洞庭朗读音频 望洞庭跟读视频
望洞庭朗读音频 望洞庭跟读视频
望洞庭朗读音频 望洞庭跟读视频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鉴赏: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译文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相关:
来自:博宝艺术网
【教材分析】
《望洞庭》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风景优美的洞庭湖秋夜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那么和谐,平静的潭水,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学情分析】
《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对学习古诗词也有了一定的方法。教学的程序可按照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像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的步骤进行。另外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注意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套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诗句接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小游戏,老师说诗的上半句,看谁能最快说出诗的下半句。(“明石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飞流直下三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大家回答得真棒!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小游戏中这些诗句有哪些特点呢?
生:山水诗
2.揭题释题
诗人游历了名山、名水之后,诗兴大发,为了留住眼中的美景,于是写下了这些山水诗,今天我们就跟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看看他眼中的山水之美吧。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望洞庭,师指导书写“庭”,齐读诗题)
3.了解诗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诗以律、绝为主,乐府小章尤为。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浪淘沙》《石头城》等。
4. 介绍洞庭湖
师:通过题目有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呢?
生:洞庭湖
师:那洞庭湖在哪呢?
生:湖南省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由书上的注释知道的。
师:孩子们真是善于搜寻有用的信息,真棒!
师出示PPT寻找湖南省,并介绍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洞庭湖的美景吧!(PPT展示洞庭湖。)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景象?
生:晚霞、湖水、山、鸟……
师:那你们能用一些词形容一下你看的景物吗?
生:波光粼粼、梦幻迷人、金光闪闪、清澈见底 、月色朦胧……
师送一组词,出示PPT 水天一色、湖中有山、水平如镜、朦朦胧胧、水鸟翱翔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首先请大家自由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字音
⑴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觉得他的字音读准了吗?
⑵指名评价,再读,师评价,齐读。
3.读出节奏
⑴我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诗的节奏,下面请看黑板,请大家自由练读,边读边试着画画小斜线吧。指生读。
⑵有一个人,她很厉害,很会读诗,同学们想去见识一下她的本领吗?请大家仔细倾听。出示朗读音频 。同学们有信心比她读得好吗?先自由地练习一下吧!指生读,评价。齐读。
三、理解诗意
1.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诗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问号。(联系插图;串联词意;发挥想象;反复读诗)
2.交流反馈
看着大家刚刚激烈的讨论,肯定有不少收获,那么谁来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请同学们按诗句的顺序,可以先读出诗句,然后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3.古今对比读
师:刚才几位同学描述得可真美,来,我们一起将这美丽的景色吟诵出来。出示PPT
古文 今文
女生:湖光秋月两相和 男生:洞庭湖的水光和秋月相互映衬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风平浪静,如同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四、感悟诗境
师:整首诗以精炼的语句向我们展示了洞庭湖的美景,那么刘禹锡在《望洞庭》这首诗到底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轻声读全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学生上黑板画)
1.湖光秋月两相和
师:谁来读读句。 生:读
师:诗人是在什么时候欣赏的洞庭湖美景的呢? 生:秋天的夜晚
师: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从“秋月”一词。
师:诗人看到了什么? 生:湖光、秋月
(板书:湖 月)
师:那是怎样的湖光?怎样的秋月呢? 生: 水平如镜的湖面, 银色朦胧的秋月。
出示:请你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风平浪静,水天一色……)
师:是哪个字把这种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和谐之美表现出来的?生:和(板书:和)
师:来,我们一起读出这宁静和谐之美。(齐读)
2.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诗人静静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
生: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师:是什么让诗人联想到是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生:水平如镜的湖面。
师:把湖面比作镜子似乎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同学们在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述,可是作者却别出心裁的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为什么要强调没打磨过的呢?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白天,阳光照在湖面上,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金光闪闪、清澈见底……)此时,天上的.白云,岸边的树木倒影是不是看得清清楚楚。
师:再想想,夜晚,月光没有阳光那么亮,洒在湖面上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湖面看起来朦朦胧胧、迷迷蒙蒙。)
师:这看起来朦朦胧胧的湖面能像一面镜子一样平滑吗?
师:那这是一面什么样的铜镜呢?(未经打磨的铜镜)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未经打磨的铜镜是什么样子吧。(出示铜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模糊,朦胧)
夜晚,湖面迷迷蒙蒙,看不清,就像没有打磨过的铜镜一样。诗人刘禹锡对景物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啊,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板书:观察)
来,我们一起感受感受洞庭湖的朦胧美吧。(齐读)
3.遥望洞庭山水翠
师: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谁能把它读出来?(生读)在这句诗中诗人着重写了什么景物?(生答)(板书:山 水)
师: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点?你能用诗中的哪个字眼来概括出来?(翠)
师: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映衬,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山水之美?(指名一列读)
4.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又联想到了什么呢?(生答)
师:你觉得这句诗妙在哪?(生答:……比作……)
师:这是多么精妙绝伦的比喻啊,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诗人看到月光洒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想到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这一点,君山在这湖中就好像…)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是怎样一幅美景吧。(出示)
师:诗人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诗人一样放飞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
师:诗人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写下这句诗,你感受到诗人对洞庭湖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喜爱、赞美、对大自然的喜爱)
5.创设情境读
师: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生: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诗人笔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精妙绝伦的工艺品,给人莫大的艺术享受,诗人可真浪漫啊!
生: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精妙的比喻让人感受到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真不愧被称为“诗豪”。
生:白银盘里一青螺。
考一考
看到
联想
比喻
五小组合作
1.小朗诵家:请大家将《望洞庭》读给同学听听;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出来;
3.小小画家:在你的画纸上画一画《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
4.小小书法家:请将《望洞庭》整齐地书写在你的方格纸上。
六、交流展示
小组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成果。
七、布置作页
师: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刘禹锡的《望洞庭》,诗人把美丽的洞庭湖描绘出来,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还有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请同学们下去搜集一些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分享交流。
八:教学板书: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月 和
观察
山 水 翠
想像
九、教学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在诗中,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图。诗歌短小,却感情深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反复学生朗读,读的过程中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接着指名几位学生朗读,然后再齐声朗读。听完老师的泛读之后,让学生再读诗。在理解诗意的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联系自己以前学过的古诗方法同桌交流,并进行了古今对比读。在感悟诗境这一块我采取的逐句分析,并重点解释了镜为磨的含义,并学生掌握诗人整首诗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比喻句的应用。安排的小组合作展示孩子的喜欢的方面。把空间时间留给孩子。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课堂上,点拨的太细,应再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而且由于时间关系,小组合作中有的孩子还没能够完成自己的作品。处理的太过匆忙。以后还得多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一次比一次进步。
幼儿唐诗300首(文本 精选)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书目录】
送兄(七岁女)
蝉(虞世南)
咏风(虞世南)
野望(王绩)
咏鹅(骆宾王)
易水送别(骆宾王)
风(李峤)
中秋月(李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山中(王勃)
从军行(杨炯)
渡汉江(宋之问)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咏柳(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幽州夜饮(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
边词(张敬忠)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
望月怀远(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登鹤雀楼(王之涣)
凉州词(王之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春晓(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出塞(王昌龄)
采莲曲(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
卢溪别人(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柴侍御(王昌龄)
终南望余雪(祖咏)
使至塞上(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山居秋瞑(王维)
现猎(王维)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鸟鸣洞(王维)
莲花坞(王维)
杂诗(王维)
相思(王维)
山中(王维)
田园乐(王维)
少年行(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秋浦歌(李白)
静夜思(李白)
军行(李白)
越女词(李白)
峨眉山月歌(李白)
赠汪伦(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送友人(李白)
山中问答(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望天门山(李白)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独坐敬亭山(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夜宿山寺(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黄鹤楼(崔颢)
凉州词(王翰)
桃花溪(张旭)
山中留客(张旭)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塞下曲(戎昱)
夜别韦司主(高适)
别董大(高适)
除夜作(高适)
营州歌(高适)
军城早秋(严武)
钓鱼湾(储光义)
早梅(张谓)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听弹琴(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
望岳(杜甫)
前出塞(杜甫)
月夜(杜甫)
春望(杜甫)
江村(杜甫)
客至(杜甫)
绝句漫兴(杜甫)
春夜喜雨(杜甫)
赠花卿(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八阵图(杜甫)
着行即兴(李华)
送人赴安西(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碛中作(岑参)
逢入京使(岑参)
山房春事(岁参)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月夜(刘方平)
赋新月(缪氏子)
枫桥夜泊(张继)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归雁(钱起)
送彭将军(郎士元)
柏林寺南望(郎土元)
听邻家笙(郎土元)
寒食(韩雄)
宿石邑山中(韩雄)
江村即事(司空曙)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拜新月(李瑞)
小儿垂钓(胡令能)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征人怨(柳中庸)
题三间大夫庙(戴叔伦)
兰溪掉歌(戴叔伦)
送人游岭南(戴叔伦)
寒食寄京师请弟(韦应物)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滁州西洞(韦应物)
塞下曲(卢纶)
逢病(卢纶)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江南曲(李益)
题邻居(于鹊)
江南曲(于鹤)
巴女谣(于鹤)
游子吟(孟郊)
古别离(孟郊)
古怨别(孟郊)
登科后(孟郊)
洛桥晚望(孟郊)
少年行(令狐楚)
观祈雨(李约〕
和练秀才杨柳(杨巨源)
春兴(武元衡)
口罗口贡曲(刘采春)
题都城南庄(崔护)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惊雪(陆畅)
湘江曲(张籍)
成都曲(张籍)
野老歌(张籍)
秋思(张籍)
雨过山村(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湘中(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游太平公主山庄(韩愈)
晚春(韩愈)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
白二十二舍人(韩愈)
春闺思(张仲素)
秋夜曲(张仲素)
塞下曲(王涯)
竹枝词(刘禹锡)
秋风引(刘禹锡)
堤上行(刘禹锡)
秋词(刘禹锡)
浪淘沙(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
诸君子(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乌衣巷(刘禹锡)
望洞庭(刘禹锡)
夏夜宿表兄宅话旧(窦叔向〕
池上(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惜(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暮江吟(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白云泉(白居易)
遗爱寺(白居易)
陈情上韦令公(薛涛)
悯农(-)(李绅)
们农(二)(李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
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江雪(柳宗元)
偶书(刘叉)
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牧童词(李涉)
菊花(元稹)
离思(元稹)
剑客(贾岛)
题李凝幽居(贾岛)
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
寻隐者不遇(贾岛)
题诗后(贾岛)
题金陵渡(张枯)
农父(张碧)
瀑布(施肩吾)
消山中叟(施肩吾)
登玄都阁(朱庆馀)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花(吕温)
题西施石(王轩)
淹河直进船(李敬方)
马诗(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李贺)
农家望晴(雍裕之)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
过华清宫(杜牧)
赠别(杜牧)
题乌江亭(杜牧)
江南春(杜牧)
齐安郡后池(杜牧)
赤壁(杜牧)
泊秦淮(杜牧)
山行(杜牧)
秋夕(杜牧)
清明(杜牧)
咸阳值雨(温庭筠)
商山早行(温庭筠)
陇西行(陈陶)
霜月(李商隐)
登乐游原(李商隐)
夜雨寄北(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
隋宫(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贾生(李商隐)
江楼感旧(赵嘏)
过野叟居(马戴)
官仓鼠(曹邺)
山亭夏日(高骈)
对雪(高骈)
南地(李郢)
鹦鹉(罗隐)
雪(罗隐)
蜂(罗隐)
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
钓侣(皮日休)
离骚(陆龟蒙)
新沙(陆龟蒙)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
台城(韦庄)
与小女(韦庄)
田家(聂夷中)
公子家(聂夷中)
江行无题(钱王羽)
咏架上鹰(崔铉)
己亥岁感事(曹松)
云(来鸽)
春怨(金昌绪)
焚书坑(章碣)
鸡(崔道融)
牧竖(崔道融)
田上(崔道融)
溪居即事(崔道融)
晓日(韩亻屋 )
华清宫(吴融)
富贵曲(郑遨)
公子行(孟宾于)
怀良人(葛鸦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淮上渔者(郑谷)
赠卖松人(于武陵)
送人游吴(社荀鹤)
山中寡妇(杜荀鹤)
蚕妇(杜荀鹤)
再经胡城县(杜荀鹤)
渔父(李中)
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
公子行(贯休)
春草(唐彦谦)
社日(王驾)
雨晴(王驾)
寄外征衣(陈玉兰)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卢汝弼)
寄人(张泌)
农家(颜仁郁)
咏月(李建枢)
述国亡诗(徐氏)
金缕衣(无名氏)
水调歌(无名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